佘宗明
8月19日,广州市公安局起草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刀具安全管理的通告(征求意见稿)》,规定菜刀、大型水果刀在亚运期间,将实施实名制购买、定点销售制度。据了解,上海世博安保也要求买刀实名登记。(8月20日《广州日报》)
菜刀、水果刀都是常见的日常用品,与老百姓的生活休戚相关。有些人认为,对于民众而言,服务于日常生活需要的买刀,纯属个人选择。强制实名登记,未免有“公权侵入私人空间”之嫌。并且,买刀实名制是个不治本的法子,难治“挥刀作乱”的病原。总而言之,认为“买刀实名制”背离了公序良俗——按照日本学者我妻荣的观点,“限制个人和营业自由”是违反公序良俗的两大表现。
但依笔者之见,世博、亚运等特殊时期的临时性“实名买刀”措施,情有可原,无需泛化的苛责,也不用上升到“过度干涉私权”的批判高度。
刀器有异于别物,在于它的“利刃易伤人”,尤其是公共空间里,刀具“现身”往往会造成普遍性自危。何况,刀具在许多国家属于管制物品,流动受限。片面地将普通物品与之等量齐观,生出“这次限菜刀,下次轮到牙膏牙刷”的担忧,如此逻辑,显然很情绪化,有些杞人忧天。
实行买刀实名制,旨在通过“控源”来规范刀具的随意流动,规避刀器流入不法分子乃至精神失常者手中,沦为“杀伤性武器”。尽管无法完全堵住越轨者的犯奸作科渠道,但“严格化把关”,至少释放出了维护良性秩序的政策善意和决心,也能实质性地减少刀具持有混乱和无序流动。给利器滥用多戴道“紧箍”,同时也就增加了民众的安全感。
还要看到的是,“实名买刀”时限是世博、亚运的“关键时刻”,是“应时而作”,而不是长期实施。在安保方面的“防患于未然”,正是为了避免“祸患常积于忽微”,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因此,“买刀实名制”是亚运当前城市治理的张力的适度延伸,也是对公共利益的捍卫。在“安全和效率难两全”的情境下,重视安全,从长远看更有人本价值的意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