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指导未来十年本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5万字的《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编制过程中,先后五次问计于民,易稿数十次,汇集了所有关心首都教育改革和发展者的智慧,方绘就这一首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十年蓝图。
纲要编制历时两年
早在2008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编制的同时,本市与另外8个省市也开始了省级规划纲要的研究和编制。
2008年11月,纲要启动研究制定,本市就首都教育总体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10个重要专题进行广泛调研,聘请教育界,相关行业、产业等方面的负责人、专家学者成立咨询小组,先后组织召开了五十余次专题研讨会和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大中小学校长、行业、企业用人部门和教师、家长及学生代表对规划纲要中重点研究问题的意见。在形成征求意见稿时,就已先后进行了十二次大修改和几十次小修改。
去年7月,全国教育大会后,北京又根据国家纲要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纲要文本进行完善,先后五次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教育部负责人、国家纲要编写者、各区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在京高校、中小学负责人先后对纲要提出中肯意见。
市教委还就基础教育、职成教育、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等议题,先后召开了七次座谈会,学生、家长、大中小学负责人、教师、专家、各委办局负责人、民办教育机构负责人、媒体记者等为规划纲要建言献策,提出意见近千条。
十天征求意见数千条
为更广泛地问计于民,2010年10月11日,京版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全文在市教委网站发布,向全社会征集民智。短短十天,共收到来信600多封,网上反馈意见2000余条。
给《纲要》提意见的,有学生、家长、教师,有教育工作者,也有白领、农民工、退休老人,大家逐字逐句地研读《纲要》,对切身问题更为关注,有的市民多次提出修改建议;有的针对高考改革,拿出了历经多次修改的“民间高考方案”;市教委甚至还收到了来自市民的六份纲要全文修改稿。
市民意见绝大多数聚焦在考试改革上,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尤其受到市民的关注,此外,“高考社会化报名”、“一年考多次”、“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中高考取消英语考试”……针对招生考试的意见合并同类项后,仍多达300多条,其中仅期望就提出200多条。
“意见多,说明市民对此期望最大。”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外,入园难、入园贵、择校、减负和教育均衡也是热点问题,“取消择校费”、“减负从降低英语负担开始”、“杜绝周末补课”、“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孩子入园,降低入园费用”……有关基础教育的意见达到百余条,其中修改意见达到60余条。
民智修改三十余处
纲要编写者们对每一条建议都不敢怠慢,数千条建议被分类整理、研究学习,吸收到纲要中,提交市委市政府审批的文本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又做出31处修改。
市民期望缓解入园难的建议被吸收,纲要中“构建0至6岁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的条款增加了“覆盖”二字,“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力度也从“积极”变成了“大力”。别小看这简单的改动,充分表明了本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心。“覆盖”说明学前教育将成为保障项目,普惠事业,“大力”则说明本市将尽最大努力改变目前公办幼儿园资源紧缺的现实。
市民对高考制度改革,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期望也在纲要文本修改中予以体现,与征求意见稿相比,高考制度改革的内容更加明确和丰富,原先只有的一句话变成了近一段话,明确了“继续加强高考招生北京市自主命题,以考试内容改革为重点,探索考试方式的改革”;“探索开展市属高校本科自主招生试点,招收有特殊才能、特殊贡献及拔尖创新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继续推进以会考成绩和职业素养测评结果作为录取主要依据的改革”等内容。
此外,市民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也被吸纳,特殊教师待遇由“落实”变成了“提高”。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文本从2.7万言精简至2.5万字。“问计于民,使纲要的制定更加符合北京实际和市民需求。”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