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30, 2010

“中国牛顿”钱伟长病逝

  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因病于昨日6时2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钱伟长生于1912年,是我国著名力学家,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曾连续四届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名,国际上以钱氏命名的力学、应用数学科研成果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等,被后世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中国牛顿”。他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

  巨星陨落

  ★1912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

  ★1931年至1937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

  ★1940年至1942年在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1946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1983年至1987年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1987年至1994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

  科技部前往家中吊唁

  在上海出差的科技部部长万钢得知钱伟长逝世的消息,专门前往钱老家中,代表科技部对钱老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对家属表示慰问。昨天14时许,上海大学在校内论坛上发布“上海大学沉痛公告”,公告称上海大学决定在宝山校区、延长校区设立悼念场所。与此同时,上海大学的官网及校内论坛网站的页面已经变成黑白色调。

  上大学子失声痛哭

  昨日,获知校长钱伟长教授逝世的消息后,一位上海大学毕业生失声痛哭。来自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二年级的刘同学告诉记者,在网上看到了钱校长逝世的消息感到悲痛万分。“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我个人觉得很遗憾,由于钱校长近年来身体情况欠佳,我来学校几年也没能见到他一面,很遗憾。”他同时表示,钱老的去世对社会和学校都是重大损失。

  另一位上海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姜同学,从同学的口中得知钱校长去世的消息后,失声痛哭。“我觉得很吃惊,太令人难以相信了!”

  “90岁高龄也没放弃研究”

  昨天,上大力学所副所长郭兴明告诉记者,从2000年至今,钱伟长校长一直兼任上海大学力学所所长,“那个时候几乎每隔一两个星期,我们就能见到钱校长一次。有时候是他来所里,会问我们的工作情况,目前的科研状况等。有时候我们会去他办公所在的乐乎楼,我还记得,他的房间里摆满了好多的书,在他的桌子上,摆放了一个台灯,一只放大镜,还有很多文献和期刊。那些期刊和文献都是最新的,因为即使已是90多岁的高龄,钱老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研究,他非常勤奋。”

  郭兴明回忆说,作为力学所的所长,钱伟长这些年来也一直都带博士生,直到最近五六年,他的年事已高,才不带博士生了。他说,“我认为现在可以被称为大师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我认为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师。他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都有着独到的眼光,并且很有前瞻性,我非常佩服他这一点,他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很早之前,他就在研究风力发电、南水北调等问题了,我们力学所的很多科研方向都是他为我们确定的,而这些方向往往也都与国家发展建设的前进方向相吻合。”

  力学泰斗

  ★1946年,与导师冯·卡门合作发表《变扭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的经典之作

  ★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的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

  ★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独创性地写出了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被称为“钱伟长方程”

  ★1954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数学零分上清华 博士论文征服爱因斯坦

  钱伟长的一生可谓成果丰硕,为后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学术财富与精神财富。圆薄板大挠度问题的摄动解法、发表《变扭的扭转》、创造出钱伟长方程、圆薄板奇异摄动解法、研制出超过国际水平的锌-空气电池、出版《穿甲力学》等12项科学成就。

  物理只有5分 偏科生上清华

  1912年10月9日,钱伟长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七房桥一个清贫的教师之家,但是他却有个十分著名的四叔,就是著名国学大师的钱穆。“伟长”这个名字就是钱穆给取的。在钱伟长十六岁的时候,父亲病逝,他就随四叔生活,钱伟长耳濡目染,他也能领略华夏文化的精妙,陶醉于四部备要、二十四史等,增长了对人类文化的崇仰之心。这也导致了他学习偏科,考上清华时数学为0分,物理只有5分。

  博士论文让爱因斯坦感叹

  1939年初钱伟长考取了庚子赔款的留英公费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突发,船运中断,改派至加拿大。1940年8月,钱伟长终于赶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主攻弹性力学,不久他的博士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爱因斯坦看后,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丘吉尔赞赏:这青年真厉害

  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于是,这件事被转到了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当时,钱伟长正在这个研究所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试制工作,钱伟长仔细研究过德国导弹的射程和射点后发现德军导弹的漏洞。据此,钱伟长提出:只要在伦敦的市中心地面造成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此蒙蔽德军,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英国接受了这一建议。几年后,丘吉尔还不胜感激地赞赏道:“这青年真厉害。”

  一生报国

  ★1956年,出版我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创办了“力学研究班”,该班学员大多成为我国从事力学研究和教学的领军人物。

  ★1956年《弹性力学》(钱伟长、叶开沅著)1月

  ★1979年《变分法和有限元》

  ★1980年《现代科学技术词典》

  ★1985年独创了宏观字形编码法,俗称“钱码”。“钱码”以高速易学闻名于世,为IBM所采用,并获得1985年上海科技发明奖。

  ★1993年《应用数学》

  “我一生当中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

  钱伟长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面对人生的转折,钱伟长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命运:“回顾我这一生,归根到底,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一生当中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1956年,创办了“力学研究班”,该班学员大多成为我国从事力学研究和教学的领军人物。

  因“九一八事变”弃文从理

  钱伟长文史方面也非常优异,十八岁那年的高考中,以中文和历史两个一百分的成绩走进了清华大学的校园。1931年9月18日发生“九一八事变”,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全国青年学生纷纷举行游行示威。钱伟长当天也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决定弃文从理。但由于他高考物理成绩仅为5分,当时系主任吴有训一开始拒绝其转学要求,后同意其试读一年。钱伟长通过勤奋学习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拒绝效忠美国要求

  科研越多产,钱伟长怀念祖国与亲人的情思也越强烈。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以“久离家园、怀念亲人”为由,取得回国权。1946年5月从洛杉矶搭货轮返上海,8月初又从上海搭轮船经秦皇岛回到阔别8年的北京清华园。1948年,中国处在内战时期,清华的教授都非常艰难,生活非常苦。这时,有人带来美国有关方面对钱伟长全家赴美工作生活的邀请。在表格最后一栏,要求宣誓一旦中美交战忠于美方,钱伟长明确填“NO”,予以拒绝。

  教育学生以国家为重

  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玮是1982年考上钱伟长先生的研究生的,直到1987年博士毕业。周哲玮在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以后,问了钱先生一个问题:“钱校长,您看我今后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就因这个问题,他挨了一顿批评。事后,钱伟长回忆说:“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

  作报告走遍全国180个城市

  1978年到1983年,钱伟长在全国180个城市做了300多场报告,宣讲“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几个问题”,听讲人数达30余万。钱伟长经常到各省市自治区,特别是贫困的边远山区参观视察。一直为教育改革、乡镇企业、农村教育、星火计划推广等建言献策,他提出过不少建设性的建议。

  育人

  “拆除四堵墙”办教育

  “做了20多年校长,您觉得最难的是什么?”“师资队伍建设。”“你觉得自己最成功的是什么?”“我把师资队伍改造好了。”师资队伍的改造,来源于钱伟长的一个理念:教师要教好课,必须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做后盾。而这正是围绕“拆除四堵墙”的教育思想展开的。四堵墙即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各学院与各专业之间的墙;教与学之间的墙。而他拆墙的核心目标就是:办出能兴国的教育。

  养生

  晚年仍日行三千步

  7点起床洗漱,早饭包括一个包子、稀饭、水果、牛奶、鸡蛋,有时候还会要求吃点小馄饨。8点接待来访客人,处理一下事情,听秘书念当天的报纸,他很关心当今的国际局势和国家的新政策。古稀之年的钱伟长是以长跑作为锻炼形式的。虽然长跑已不太合适,但钱老依然“规定”自己每天要步行三千步。午睡一般到下午三四点,晚上8点半就要上床睡觉了。他一生酷爱围棋,勤于动脑,良好的生活习惯正是他长寿的秘诀。

  语录

  谈困难

  比如走马路,会有很多障碍,有沟、石块什么的。有的人碰到沟、石块,他非得把沟填满,把石块搬掉才肯过去,把时间和精力泡进小问题里去了。其实,只要你跨过去,绕过去就行。

  谈学习

  学习要学习那些关键的东西,要大踏步往前走,走远了再回头来看,原来的东西就不见了。学生“不懂”正常,“懂了”不正常。

  谈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谈责任感

  一个人也许很聪明,也许可以拥有许多知识,可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就不仅不能对社会有益,反而可能危害社会。

  影响

  “三钱”离世,

  中国科学后继何人?

  有学者指出,钱伟长病逝,至此,中国科学界的“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巨星都黯然陨落。为什么是黯然呢?众所周知,中国科学界青黄不接,功勋卓越的老一辈科学家相继离去,而人们还没看到新生的科学家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继续推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前进。正是,奇葩还未诞生,巨星相继陨落。这样的现状,会让我们感觉到更加的沉痛。钱伟长曾说:“我没有休闲生活,不抽烟、不喝酒、不锻炼。不胡思乱想,所以我身体健康。工作就是我强身健体的秘诀,脑筋用得越多身体越好。我睡眠时间不长,但睡眠效率很高。工作其实就是最好的休息。”钱老的逝世,虽然没有留下如“钱学森之问”的感慨,但其实从他这样描述的晚年生活中就可以看出,学问是终生的,学者也不应有太多学问之外的“胡思乱想”,专注于学问、奉献于学问才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工作。可惜,放眼于当今的科学界已经后继无人,这到底是谁的错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