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9, 2010

全球变暖 北极点海冰未融先裂

  □晚报记者 俞陶然 报道

  今天上午,我国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在结束历时82天、总航行12000海里的北冰洋科学考察之后,顺利返回位于上海浦东的极地考察专用码头。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政府举行欢迎仪式,欢迎载誉归来的北极科考队员。

  此次科考期间,部分队员乘船载直升机到达北极点,这是中国考察队依靠自己的力量首次到达北极点。在地球的最北端,科考队员没有看到一望无际的冰原,而是无数块支离破碎的海冰,这正是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景象。

  创造多项北极科考纪录

  在极地考察专用码头,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吴军表示,此次科考是我国在国际极地年期间组织的最后一次考察活动,是在前三次北极考察的基础上,以“北极海冰快速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响应研究”为主题的一次北极地区多学科的综合考查。

  考察站位区域覆盖南北纵贯2300海里,东西横跨1100海里,考察范围之广,取得的资料和样品之丰富,到达的纬度之高,在我国历次北极考察中均是创纪录的。其中,我国科考队员首次到达北极点,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82天的航程也刷新了我国北极考察时间最长的历史纪录。此次科考,“雪龙”号最北到达北纬88度26分,这是中国船舶所到达的最高纬度。

  据吴军介绍,我国科考队员首次在北极点冰面上布放冰浮标,采集大量海冰和海水样品;首次获得2.5米长的北极点冰芯;首次在白令海海盆3742米水深处完成24小时连续站位海洋学观测;首次将中国海洋考察站延伸到北冰洋高纬度的深海平原,获得全航程大气物理、大气化学观测的宝贵资料。

  北极周边海冰“未融先裂”

  北极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余兴光说,在“雪龙”号向北挺进时,他们发现北纬84度以北海域的海冰呈现“未融先裂”的特点,即在海冰还没有显著融化时,就已出现大范围的开阔水域,海冰密集度显著降低,甚至低于北纬84度以南海域海冰的密集度。

  专家指出,地球南北两极如同两个巨大的空调冷凝器,调节着全球的热量平衡,影响着全球气候。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连北极点周边大片海域海冰都“未融先裂”。一旦北极这个“冷凝器”功能下降,将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余兴光指出,作为北半球国家,影响中国的冷空气主要来自北极。北极发生的任何细微变化,都与我国息息相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