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陈海翔 报道
董培新,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非常陌生,但也许你们不知道,这个名字与金庸、古龙、倪匡、亦舒、卧龙生、诸葛青云等一代武侠小说巨匠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上世纪60代开始,董培新就为以上这些著名作家们的小说配画,并且为众多知名香港武侠电影设计了数不清的人物造型。 40多年来,经他所作出的武侠主题画作超过15万幅。上个周末,董培新亮相世博园澳门案例馆和加拿大馆,在接受采访时,董培新说:“对于中国来说,上海世博会所存在的意义超出想象。 ”
50年前 金庸钦点董培新
说起自己与武侠小说的结缘,董老说,“我是15岁去香港,那时,我每天中午都听收音机里的小说连载,第一部小说是金庸先生的 《书剑恩仇录》,那个时候我完全着迷了。”董培新说,在听小说时候,脑海中经常能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在16岁时,他选择的第一份职业就是去出版社,为各种各样的武侠小说配图。
“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我刚刚工作一年,金庸先生找到我,希望我能为他的小说在报纸上的连载作画。当时我刚开始工作不久,觉得跳槽很不好,就婉言谢绝了。 ”让他俩都没有想到的是,当初的擦肩而过使他们的经典合作延后了整整40年。 2004年,金庸先生再次找到董培新,从那时起,董老先后作了数十幅取材自金庸武侠小说的国画,并举办过以“金庸小说”为主题的画展。 2008年4月上市的大陆新修版《金庸作品集》封面,用的正是董培新的画作。
走进世博 感叹变化巨大
上周六,董培新作为“加拿大著名画家中国首次大型画展”的主角之一来到世博园加拿大馆,他此行也带来一份礼物,一幅以《跨过末点》为主题的画作。这幅画作描绘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诺尔曼·白求恩为一名中国伤员取子弹的场景,系他2008年为参展温哥华“白求恩画展”所绘。董培新说:“今年恰逢中加建交40周年,我希望把这幅画‘留’在中国,让更多的中国年轻一代认识白求恩,铭记中加友谊。 ”
谈到上海世博会,董老感触良多,“看看上海的巨大变化吧,1983年,我到过一次上海,今天,当我再次踏足这座城市的时候,我被震撼了。 ”由于行程紧凑,董老没有游世博,“如果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话,那就是整个世博园的宏伟壮观,比这些更加珍贵的,是世博这个巨大的舞台,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文化都会在这里交融,而这些,都将给中国今后的发展留下一笔巨大的财富。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