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凤桃|北京报道
“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陈光标说财富如水,如今是在和社会分享这一条河的财富。
今年9月,当巴菲特和盖茨来华举办慈善宴会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猜测他们此行的真正意图是“劝捐”。因为,他们刚刚结束在美国劝捐活动,成功地让40位亿万富豪承诺死后捐出半数的财产。在向50名中国富豪发出邀请后,因害怕在宴会上给出捐助的承诺,对于参不参加,很多富人犹豫了。
9月6日,陈光标站了出来。他在公司网站上发布了给巴菲特和盖茨的一封信,宣布“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裸捐’——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这是中国第一个响应的中国企业家。
据了解,近10年间,陈光标累计向社会捐赠款物13.40亿人民币。
针对其“裸捐”,《中国经济周刊》对陈光标进行了专访。
《中国经济周刊》:您将生后的所有财产捐给社会,这件事您花了多长时间考虑?您最终决定的理由是什么?
陈光标:应该说,没有花什么时间考虑。我这次宣布,一方面是自己一直有这个考虑,迟早是要宣布的。另一方面也与巴菲特和盖茨的中国之行有关。在他们即将到来之际,我致信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是对他们行动和倡议的一种响应,一种支持和一种互动。
同时,我也想向世界表达这样一个意思:以陈光标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富人绝不做财富的守财奴,他们有博大的胸怀,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把全部财富归还世界,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兄弟姐妹共享。
《中国经济周刊》:您的家庭对裸捐一事支持吗?如何处理捐赠与家庭继承之间的矛盾?
陈光标:我这么做,也是赢得了家人支持的。起初我原本想捐出95%,给孩子和家人留下5%,但最终让我下定决心全捐的还是孩子,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他(陈光标的孩子)现在学习成绩不错,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都很高,我觉得他只要继承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未来的人生路上靠自己肯定没问题。
我这么做,也不是没给孩子留下什么,我给他的是精神财富,是榜样的力量,而这种东西是无价的。我的妻子自小家境就不错,因此对钱没什么概念,到目前为止,我一共捐出了10多个亿,但两人间没有因此吵过一次。父母对此也很是支持,老人都觉得这样有意义。
《中国经济周刊》:您的企业目前是否已经进入成熟期,您对生前保有和增值这些财富的风险如何预估?您捐助的行为对公司的运营是否有影响?
陈光标:我认为,黄埔公司目前处于成长期,因为我们做的是绿色环保拆迁,这符合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经济转型才刚刚开始,绿色环保产业的比重会越来越高,所以我们的公司会进一步发展壮大。
而且,做慈善对我的企业发展的确起到了促进作用。如果不把时间放在慈善上面,我认为我的企业没有现在这么好,我的企业营收是一年比一年多,捐赠也是一年比一年多。我认为做慈善是不图回报的,但因为我做了慈善,社会给了我更多的信任、更多的回报。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当前中国慈善配套的法律制度和机制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这是否影响了当前富人的慈善行为?
陈光标:我觉得,慈善是一个企业的责任,参与慈善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只要你有了善心,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因此,不能以没有适合自己的方式,或者对捐赠方式不认同,就作为自己不参与的借口。
我非常赞成你说的,应该进一步完善慈善机制,包括减免税,给慈善家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更多机会,让他们发展得更快一些。他们有了钱,就会更多地回报社会,这也叫善有善报吧!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是否有妥善的机构可以管好您将来留下的公司及财富?如何保证身后公司和财产能够正常运作并发挥其社会效益?
陈光标:目前,我在全国10多个城市有600多台大型设备,在北京、上海、香港、南京等地购置有办公楼,再加上其他固定资产和现金,大约有50多个亿。这就是我目前的全部家当。我今年才40多岁,现在还没有考虑到谁来托管的问题,因为现在我最主要做的是两件事:一是把企业做好;二是把慈善做好。
在宣布捐出身后全部资产后,近期,我将在江苏乃至全国找一家最权威的公证处,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公证,以让全社会来对它进行监督。我目前年富力强,未来争取要创造更多的财富,我希望自己能从中国首善变成首善兼首富,而所有挣回来的钱,死后都将一分不留,全部捐献给社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