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9, 2010

[张天蔚评]莫用政治眼光解读语文课本 高喊鲁迅大撤退

  【事件】近日,关于各地高中语文教材“大换血”的讨论甚是热闹,因其中涉及的鲁迅作品较多,被称为“鲁迅大撤退”。人教社称“这是一个伪话题”,“可能是对新课标教材调整收录篇目的误解”。专家则指出,对鲁迅文章的调整并不是说鲁迅的地位降低了,并不是要抛弃鲁迅。【语文教材“换血” “鲁迅撤退”被指伪话题】

  中广网北京9月10日消息 对于鲁迅的“撤退”,外界观点可谓针锋相对。支持者认为新时期作家的作品更具当下价值,反对者则担心青少年在上语文课时缺失人文理想。网友的质疑声也不断,很多网友认为,删除大量经典作品无论对于老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不利,不过,也有相当部分网友力挺改革。对此,有请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张天蔚特作如下点评。

  张天蔚:关于江苏省的中学语文课本修改再次引发了舆论的关注和争议,有些题目也很耸动,比如说“鲁迅大撤退”,或者“阿Q走了”,“阿Q精神永远流下来”等等这样的言论。但是昨天我看到有江苏省的一个特级教师,也是江苏省语文教材的编委,王老师撰文说,媒体批评的不了解情况,望文生义,他说,其实有些媒体点到的鲁迅作品根本没有撤出课本,有一部分则是由于课时的调整进行的部分必要删减,还有一部分是从必修课部分转到选修课或者是进行课外阅读等等。

  我想这个老师的批评显然是有道理的,因为媒体确实为了轰动而故意的把标题或者事实做的很耸动,对事实进行自己所需要的取舍和裁减,王老师就指出,爆这个事情的记者,哪怕你找来你所批评的课本翻一下,都不会出来这种报道,我想这种批评对媒体来说,确实应该吸取的一个教训,不过我想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无论如何由于一篇报道引起了大家对语文课本的高度关注,而且这种关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们几乎每年都能听到对语文课本的议论。我想这种过敏或者过于重视可能证明两个倾向。

  一个其实我们还是有很多人有意无意的把语文教育过度政治化了,好像语文课本篇目的选择背后代表着某种政治倾向,比如说用的题目“鲁迅大撤退”,什么“鲁迅被挤出中学课本”等等。其实这背后都有一种隐含的一种政治含义,只是没有明说而已,我想这其实也是不正确的倾向,第二个原因就是说,我们很多人还是把自己的阅读或者把我们阅读的理解的过于局限于关于语文课本了,好像说语文课本选中的我们才会读到,语文课本没有选的我们就不会读到的,这个面就太窄了,所以因为我们对于阅读的范围的狭窄所以才会对语文课本究竟选什么不选什么才会如此之敏感。

  【中广调查:电视台博弈足球赛事转播,你怎么看?】

  热搜词:舟曲灾情 对号“潮”人 热辣美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