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1, 2010

■本期策划:放慢脚步去生活

  “慢生活”,正在成为全球流行的健康生活态度。可在中国,“慢生活”却是口号好喊,难做到。

  伊万·麦格雷戈在那部经典电影《猜火车》的开头,边逃跑边念叨着,“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终身职业、选择家庭、选择大电视、选择洗衣机、选择汽车、选择CD机、选择低胆固醇和牙医保险、选择楼宇按揭……我为什么要这样?!”

  的确,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切只不过是被牵着走而已。而现在,这样的境况同样出现在了中国,所有都市里的中国人都一边抱怨着不堪的压力,一边为了满足这些选择不断加快自己的脚步。

  □ 杨时旸

  慢

  你真的能下来吗?

  不由自主加快的脚步

  刘松今年30岁,大学毕业之后做过很多工作,从图书公司编辑到外企秘书,而她的梦想是进入广告界。毕业两年后,她终于如愿进了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从创意助理做起,不到两年,她成为了创意部门的主力。

  可她渐渐发现,这个曾经梦想的工作却在每天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中,把曾经的激情一点点磨灭掉了。

  “我那时候长时间睡不好觉,每天闭上眼睛,脑子里全都是各种被毙掉的idea,有时候做梦都是和客户争论一个广告的创意思路,对方总是在摇头。”刘松说。那时候刘松的工作状态是,每天早上8点出门,拎着沉重的笔记本电脑到公司,上午和同事讨论广告的思路,下午打电话与客户约时间,讨论整理出来的想法,通常没有七八次反复是不可能让对方满意的。那段日子里,刘松的所有时间只分成两个部分,睡觉和工作。“睡觉的时间里也有一半在做和工作有关的梦。”仅仅半年,她几乎断掉了工作之外的所有朋友的联系,大学同学的聚会也因为她每次的推脱再也没人给她打电话。她形容自己“我那时候把每个case的最后期限用红笔在日历上标出来,每天看着那个红圈就焦虑得不行。每天工作节奏快得不行,到了晚上连中午吃的什么都回忆不起来。”

  直到有一天,刘松从公司回家,偶然一瞥自家楼下的一个广告牌,才猛然从盲与忙的状态中惊醒,“我当时特别悲哀,那是个自己策划的广告牌,在那挂了一年,我天天从底下经过,每次都匆匆走过,竟然连上面画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刘松说,那一瞬间她想起了自己刚刚入行时,就是想象着能在路上站在自己策划的广告牌下,慢慢体会那种成就感。

  那天晚上,刘松抱着一叠创意稿回到家,倒在床上开始琢磨这样的状态是不是有问题。

  一周之后,她决定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把工作和生活彻底分开。“我从放慢脚步开始,每天到楼下,停下来看看自己做的那个广告创意,不是自恋,就是想慢慢地欣赏一下自己的工作成果。然后把日程表上所有晚上7点之后有关工作的部分全部删除。”刘松开始试着回家后关上手机,不在家看公司的邮件,并且主动给已经失去联系的朋友们打电话。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