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9月2日电(记者 孙阳)8月13日至14日,“5·12”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遭受暴雨袭击。受其影响,8月14日凌晨3时,泥石流堆积物挤占河道致使岷江改道,奔腾的洪水涌入在建的新城,洪水围困施工人员306人,失踪31人。重建发展的良好势头受到严重冲击,灾难又一次降临映秀。
洪灾发生后,映秀镇党委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无论是灾害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映秀镇党委都以及时的预报、迅速的反应、果断的决策,为群众筑起了一道众志成城、抗灾自救的坚强堡垒。
8月13日17时,映秀镇收到地质灾害防治黄色预警信息,对此,镇党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人将预警信息通知到辖区内各村组、企事业单位、各施工单位,要求他们保持通讯畅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并做到24小时值班,做好随时转移人员的准备。
镇党委紧急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每半小时联系各村、施工单位1次,了解最新情况。由于通知及时,掌握了第一手信息,为人员转移准备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8月14日3时,镇党委在得到地灾监测人员关于红椿沟有暴发泥石流迹象的报告后,立即安排值班人员逐个通知了镇境内的所有行政、企事业单位、施工单位、各村立即转移人员至安全地带。同时,组织了4支疏散应急分队,冒着强降雨奔赴镇政府片区、各村、枫香树片区、社区片区组织人员转移安置工作。镇党委副书记蔡代敏,为了能及时疏散施工队人员,不顾强降雨通过即将被洪水漫过的索桥,到各个施工队开展人员疏散工作,由于天黑,不慎摔进了灌满雨水的一米多深的下水道,脚踝受伤,行走困难,仍坚持战斗在人员搜救和安置第一线。团中央下派志愿者胡清华,被汹涌而来的洪水围困在安居房楼内长达十余小时,被解救后,顾不上身体疲乏,立刻投入物资接收和发放工作,没有丝毫怨言。
灾后,镇党委第一时间向县委县政府作了灾情汇报,为救援工作抢夺了先机。为妥善安置受灾人员,14日天亮后,镇党委积极与都江堰市协调,最终落实了数辆大巴车,将受灾人员转移到都江堰,此次灾害,在镇党委的带领下共计成功转移安置了8000余人,解困193人。
映秀镇党委书记廖军不顾长期的脚伤,始终坚持战斗在第一线,指挥全镇防汛抗洪工作,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到地灾隐患点查看灾情。14日上午,映秀镇镇长徐红军、副镇长沙金带领民兵冒着频发的泥石流徒步分赴灾后通讯、道路全部中断的老街村、中滩堡村头道桥组、卧龙方向实地查看灾情,指导排危除险及受困人员转移安置工作,为受困群众送去了食物的同时也送去了党委政府对他们的关爱,稳定了民心。
映秀镇党委在抗灾中坚持把救人作为第一要务,不放弃一丝机会,克服各种困难,全力搜救被洪水围困群众,共解救受困群众近600人,解救过程中未发生新的伤亡。同时,组织干部、部队、民兵对失去联系人员开展大规模搜救,截至目前搜寻到遇难人员遗体15具、受伤群众9人。
在做好抢险救灾的同时,镇党委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灾后及时采购了食品、饮用水等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镇党委公开、公平、公正发放救灾物资,落实专人负责救灾物资的收发和跟踪监督工作,做到了“责任落实,账目清楚”,确保让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每一个受灾群众手中。镇党委还积极组织干部开展受灾群众安抚工作,配合施工单位全力做好失去联系人员亲属的接待和安抚工作,维护全镇稳定。
在抗洪救灾这一特殊的战场上,一个党委就是一个核心,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无论是疏散群众还是抢险救人,映秀镇党委始终带领党员干部坚持战斗在抗洪救灾的最前列,哪里最危险、最需要,就奋不顾身地冲向哪里,把群众安危和冷暖装在心里。正是这样一群人,用自己的汗水、鲜血甚至生命,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为党旗增光添彩;就是这样一个集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受灾群众才有了主心骨、贴心人,党旗在映秀飘扬才更显鲜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