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2, 2010

本市创建首家志愿者“公益银行”

  本报讯(记者童曙泉)昨天,朝阳区15万名在册志愿者拥有了自己的“银行”—“储蓄所”建在社区服务站,“存折”就是志愿服务计时卡。“存折”上累积的志愿服务时间,可以通过“总行”兑换奖品等。

  由区社工委、社建办创建的这家特殊“公益银行”,分为总行、分理处、储蓄所3级管理。总行设在区社工委,分理处设在各街道办事处文明办,储蓄所设在街道的社区服务站及楼宇内的党建工作站。

  除了为志愿者提供网络化、数据库管理,“公益银行”同时也搭建了一个志愿服务供需信息平台。今后,无论您有了助人的想法,还是需要别人的帮助,只要登录朝阳城市志愿者公益银行的官网,就能随时发布信息,为他人提供志愿服务或者寻求志愿服务帮助。

  “银行”初期将吸收朝阳区试点街道的1500名“客户”,最终将成为朝阳区15万名在册志愿者的“大管家”。这些志愿者包括各志愿者协会在册者、红十字协会注册者及在网站新登记注册的志愿者。根据志愿者掌握的技能,“银行”将把志愿者分成医疗卫生组、家政服务组、网络服务组、教育培训组、文化娱乐组、综合服务组等不同小组。昨天,数位大学生社工和居民志愿者成为“公益银行”的首批“客户”。

  在“银行”注册后,志愿者每参加完一次公益活动,就可上报社区内的储蓄所,将志愿服务时间存入“银行”账户并换算成积分,“1小时积1分”。大家可以凭积分在朝阳区内享受文体、餐饮等消费的优待,或兑换纪念品。朝阳区社会建设办主任张永新介绍:“还会根据积分多少,在网站贴出‘公益英雄榜’表彰。”今后,“公益银行”还将发动更多的企业以法人身份成为企业会员志愿者。RJ061

  相关链接

  1、志愿者“银行”有哪些业务?

  (1)志愿服务技能讲堂

  (2)发布公益新闻

  (3)发布公益倡议(义工集结号):由工作人员发布志愿服务信息,包括公益需求、公益供应两部分内容。

  (4)论坛:包括受助留言、志愿服务感言、志愿者故事等。

  (5)发布公益英雄榜

  (6)积分回报(兑换奖品、优惠)

  (7)短信平台:利用后台数据库管理技术,可随时根据需要调动有不同特长的志愿者参与应急志愿服务。

  2、谁来监督“银行”信用?

  “公益银行”专门设立了多种形式的监督体制,确保存储的志愿服务时间真实、准确。

  (1)受益者认证体系

  所有志愿公益活动中,“入账”前都设立了受益者确认环节。一类是个体受益对象,比如辅助孤寡老人,先由志愿者填写志愿活动申报单,再由受益人签字,对时间、内容等认可。另一类受益对象是非特定对象的公众或组织,如环境的治理,应由活动的组织方或公众利益代表—如居委会、小区物业组织、街道相关科室等签字认定。

  (2)抽样调查体系

  不同类型的志愿公益活动中,对受益人、活动参与者、活动组织者采取事后抽样调查方式,确认公益活动的真实性。此项工作应由公益银行委托第三方民非机构实施,确保客观公正。

  (3)第三方监督员体系

  由“公益银行”总行委托民非机构,聘请以媒体为主的社会第三方代表,作为朝阳区志愿者活动实施监督员。

  (4)公众监督举报系统

  通过公开专用电话、专用邮箱,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确保公益活动真实、有效开展。

  (5)严防志愿服务作假糊弄

  志愿者若采用作弊方式获取积分,一经查实,积分销零,并取消其参与“公益银行”项目的资格,并收回“存折”。RJ061

  新闻时评

  让爱心在这里凝聚传递

  毛颖颖

  朝阳区成立全市首家志愿者“公益银行”,为管理志愿者数据信息、整合志愿服务供求资源、拓展志愿服务项目、普及分享志愿精神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经过举办奥运会、国庆60周年等重大活动的洗礼,争当志愿者,在奉献和服务中收获快乐,正逐渐成为很多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文明追求。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达215万,为奥运会前的5倍,可以说,北京已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志愿之城”。面对志愿者这笔庞大而宝贵的社会财富,如何管好、用好并实现“优化增值”,积极探索相关管理机制的创新,很有必要,也日显紧迫。

  当下,志愿服务的资源虽然显得充沛,但相关行动的目的性、专业性、组织性偏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急需系统性的解决办法和规范化的管理。“公益银行”作为一种有益尝试,不仅可以实现统一的志愿者数据库,并纳入服务技能、志愿项目、可选时段等详细信息,使志愿服务的供给方实现归档管理;同时也能搭建发布求助信息和志愿帮扶信息的公共网络平台,促进公益服务供求双方的无缝对接,从而让志愿者的才干和专长得以有针对性地充分发挥。这种模式既有利于有的放矢、实实在在地满足社会需求,也有利于营造一个“志愿者之家”,让志愿者分享成就感,坚定奉献爱心的信念。

  志愿服务应当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通过探索“公益银行”等网络化、系统化的组织载体和平台,可以让爱心在这里凝聚传递,引导和吸纳更多的市民和企事业单位关注、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合力。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这种管理机制创新和服务平台的搭建上来,让志愿服务资源更好地造福社会,从而共同营造尊重志愿者、回报志愿者、热心公益事业、全社会互助互济的良好氛围。RJ24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