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 2010

个人单位齐助学爱心接力无终点

  本周,南京晨报《圆穷孩子一个大学梦》栏目的报道对象分别是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的王春娅,江宁高级中学的鲁润楠和江宁区秦淮中学的许黎。昨天下午3点钟,晨报举办了第四场助学见面会。三名学生从各个地方赶来,虽然一路上寻寻觅觅,好不容易找到报社,但大家见面分外开心。

  没来过市区,爷俩找好半天

  昨天是南京入伏以来又一个高温天气,尽管大地被烤得冒烟,树木被烤得蔫头耷脑,但仍然挡不住参加助学见面会的学生和爱心人士的脚步。鲁润楠是记事以来第一次来南京市区,在如此炎热的天气里,走进南京市中心,林立的高楼让他有点晕头转向。因为没有出过远门,爸爸陪同他一起来参加见面会。爸爸说:“十几年前来过南京市区,现在变化太大了,一点也没有印象,有点摸不着东西南北。”这次出门,对于一直埋头苦读的鲁润楠来说,也是一次有益的锻炼。尽管有点转向,照着名片上的地址,他们边走边问,在新街口转悠了半小时才找到了新华大厦。这次经历,多少给他积累了一些经验。“以后再到陌生的地方,就知道怎么问路了。”鲁润楠不好意思地说。

  一家公司派专人来献爱心

  昨天的见面会现场,两位先生结伴而来,王先生说,他是受公司老总委派和同事张先生一起来的,目的就是面对面了解助学对象的详细情况。王先生说,他供职的公司是一家医药企业,做善事、关注公益事业是公司一贯的作风。他们每年都会通过各种渠道资助贫困学生,特别是看到南京晨报系列报道后,老总十分关心,准备资助几名即将进入高校学习的准大学生。老总交代他们,资助的事要低调进行,不要向媒体公布企业的名称,但资助的学生要落到实处,要详细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把钱真正花在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不要怕麻烦,一趟不行,两趟,多跑几趟,也值得!

  王先生首先和许黎进行了交流。从许黎口中,他们了解到,许黎还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伤中,被扬州大学艺术专业录取后,每年6800元的学费压得娘俩喘不过气来。看到许黎为了赚学费,跟妈妈去打工,王先生很受感动,当场表示,代表公司资助她四年大学的学费。叮嘱她好好学习,不要为学费的事发愁,如果她将来考取研究生,公司也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她。一番话感动得许黎娘俩热泪盈眶,连声道谢,许黎当场表示:“一定不辜负爱心人士的栽培之恩,争取每年拿奖学金!”

  每年6800元学费有着落了

  每年6800元的学费对于这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当这笔费用有着落了,许黎和妈妈心里的大石头落了下来。落下这大石头的还有那两位企业代表。王先生说,这件事一天不落实,自己心里就会不踏实。因为将心比心,首先是学生心里不踏实,自己心里怎能踏实呢?他们的心情记者也有同感。本来,记者建议王先生下周来和几名同学同时见面,他却说:“能早一天,就早一天吧!让学生心里早点踏实!少受一点煎熬。”对于企业代表的体贴入微,许黎和妈妈心里暖呼呼的。妈妈说:“社会上还是好心人多!许黎上学后一定会多做义工,反馈社会。”

  本周,晨报热线还接到几个单位的助学电话,他们都纷纷表示愿意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晨报感谢大家的支持,下周的见面会,会陆续邀请大家参加,在此一并感谢。

  八旬爷爷中暑也不忘助学

  昨天的见面会还有一个小插曲。下午两点,81岁的周爷爷打来电话说:“今天天气太热,上午出门去办事,刚刚回家,头有点晕,可能是中暑了,我说要去南京晨报参加助学见面会,儿子说,天气太热,这时候出门容易中暑,建议我改个时间。”接到这个电话,记者十分感动。因为三天前,周爷爷打来电话,明确表示想帮助王春娅上学,也很想和她们认识一下,最好能见个面。他说,自己有不错的收入,年龄大了,留着钱没有用,不如帮助需要的人。当他得知每周六都有助学见面会时,主动提出“我要参加!”记者询问他的身体状况,他自信地说:“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没有病,天天都骑自行车出门溜达,到报社没有问题。”他还详细询问了南京晨报的地址,表示一定会来。

  虽然助学见面会没有成行,但周爷爷表示,一定会帮助王春娅,希望能和她电话联系,记者答应了他的请求。来到现场的王春娅听到这个消息也十分感动,她主动在电话里和周爷爷进行了交流。

  吃低保女孩引来爱心如潮

  关心王春娅的不止周爷爷一人。上周二,《娘俩吃低保相依为命,女孩如今考上大学》的报道见报后,文中吃低保女孩王春娅引来爱心如潮。江浦的苏女士第一个打来电话表示想帮助王春娅。她说,自己家也在浦口区,看到晨报的报道,很想伸出手帮她一把。韦女士是浦口区的一名公务员,她说,除了想资助一点学费外,还想帮王春娅的妈妈找一份工作,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其朴素的想法让记者十分感动。同样是浦口区的程先生,也发来短信,他说,自己的公司就在浦口区,对于浦口区的学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如果王春娅需要,他一定会帮助她读完四年大学。还有读者表示,如果有人捐助王春娅的学费了,自己也会帮助和王春娅差不多的贫困学生。

  得到这么多人的关心,王春娅的妈妈十分不安,她说,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大家的盛情让她难以承受。这么多年来过惯了苦日子,也没觉得有什么,没想到社会上有这么多热心人,这让她十分感动,“不知道该怎么补这些情!”她请记者通过报纸感谢大家,还表示,王春娅的学费有着落就行了,爱心人士可以帮助别的更多的贫困学生。

  一家长被贫困学子感动了

  昨天,还来了一位学生家长,可能是因为高温天气,一路上,她头晕沉沉的,还是坚持来了。这位梁女士说,自己有一个即将升入高二的儿子,看到南京晨报报道的《圆穷孩子一个大学梦》,感觉这些贫困生太不容易了,很值得学习。对比自己的儿子,觉得无论是学习的勤奋程度,还是吃苦精神,抑或对父母的感情,城里的孩子都有很大差距。本来她想带儿子一起来参加见面会,但是,儿子有事出去了。她表示一定会把见面会上看到的情景讲给儿子听,也希望能邀请一名学生到家中做客,和自己的儿子交朋友。她说,非常感谢这些同学给自己上了一课,城里的孩子和家长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她身边的朋友都经常问自己,“为什么农村的孩子没人管,学习那么好?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衣食无忧,却不思上进?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应该好好反思!”

  我们的爱心接力没有终点

  经过面对面的一番交流,那家医药公司的王先生和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可以帮助许黎和鲁润楠两名同学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下周,他们就专程到两名同学家中拜访。王先生说,非常感谢晨报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的平台。用来资助学生的钱都是企业员工辛辛苦苦赚来的利润,社会给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公司也希望能用实际行动反哺社会。他表示,企业的行为只是一种爱心接力,相信有更多的人和企业会加入到这个行列。他们希望通过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完成一种爱心的传递。希望这些同学将来能成人、成才,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在自己有能力后,也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帮助更多人。只要有一颗善心,有一颗爱心,相信爱心接力一定会延续。

  作者:孙文/来源:南京晨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