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抓周”的婴儿真的可以选择自己将来的兴趣取向,我想许多父母也免去了替孩子猜想的苦恼。才艺训练班,应该是大部分八零后孩子都有的体验。琴棋书画、武术舞蹈、少年宫、合唱团、游泳队、小记者小主持之家等等,都可能成为暑假和周末时光的主角。然而小孩子的世界总是很新鲜,兴趣点的转移根本是三分钟热情。家长们还没做完“又一个郎朗”的钢琴家之梦,就要担心会不会埋没了未来的姚明。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小时候多才多艺地穿梭于各种培训班之间,长大后却进入了完全未被发掘培养的领域。这样的无心插柳,多半也成为童年记忆的一个个片段,至于是否真能“柳成荫”,那就要看个人的因缘机会了。
我参加过印象最深的一个训练班,是小时候每个周末去市少年宫学绘画。从小怯懦自卑的我,渴望得到肯定,又害怕抛头露面。遇到要当众说话的场合,常常紧张地结巴起来。原以为绘画班是个默默无声的地方,没想到老师要求每位学员小朋友在下课前举着自己的作品上台介绍讲解。我还记得第一节课,老师布置大家画水族馆。从头到尾都在担心最后要当众演讲的我,根本无心画图,抖抖索索地在一片漆黑里乱涂了很多绿色的线条,就这样呈现出一幅绝对“抽象派”的作品。轮到我上台的时候,我举着这幅画遮住脸,还是听见台下炸锅般的笑声。老师站在一旁沉默了一会,忽然柔声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呀?”我拼命咬着嘴巴,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台下的笑声更大了。这时候那位温柔聪慧的老师替我解了围,她转向台下说:“老师猜到了呢!这幅画画的是夜晚的水族馆,和水底的海草!”
我还记得她说这句话的声音和笑容,以及忽然安静下来的教室,那些画了各种各样漂亮鱼类的小朋友,谁也不敢否认夜晚的水族馆不会有绿绿的水草。我感激地看了老师一眼,一溜烟就跑回了座位。
那天下课,等在门外的父母们都来领回自家的孩子,顺便听几句老师的表扬。哪怕明知客套的“这孩子真有绘画天赋”之类,也让家长们喜笑颜开,仿佛被颁发了美术界的最高成就奖。当老师牵着我走到爸爸面前时,我记得她非常肯定地说:“这个孩子,非常勇敢,非常有想象力。”
后来我没有变成画家,却真的开始变勇敢。很多年以后我都记得那个老师的音容笑貌,也深深觉得这是我参加过,最有帮助的培训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