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5, 2010

铸就燃情岁月

  

铸就燃情岁月

  

铸就燃情岁月

  随首钢奔赴新厂址 一家子承钢铁血脉

  铸就燃情岁月

  下篇

  A18—A19文/记者王璐徐天

  手执钢钎的钢铁工人站在钢花四溅的热浪前,身后就是高耸入云的烟囱——这一场景曾是那个怀揣着大工业梦想的时代的经典镜头。

  父亲高大的首钢工人形象,牢牢印在了程国庆幼小的记忆中。在父亲程德贵退休的1979年,21岁的程国庆也正式进入首钢工作,成了炼钢厂的一名工人。

  家庭传承

  接传家宝 毕业后接班上岗

  程国庆对于首钢的印象,要从“洗澡”说起。以前洗澡不方便,而父亲单位的澡堂,水流又大又热乎,每周去父亲的单位洗澡,成为他最期待的事。看着高大的炉子和烟囱,程国庆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壮观的东西。

  1979年程国庆高中毕业,当他的同学还在为工作发愁时,他已经进入首钢试验厂(第三炼钢厂),成了一名整模工。

  父亲郑重地把承载着荣誉的小闹钟当做传家宝传给了程国庆。“这是当初重工业部奖给他的宝贝,他希望我上班不迟到”。

  说起这份工作,程国庆脱口而出“太苦”两个字。每天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到几十度高温的浇铸区工作,程国庆常常觉得呼吸困难。但那会儿,钢铁工人是铁饭碗。程国庆是沾了父亲的光,才有幸毕了业就进首钢。

  待遇优厚 特别容易找对象

  程国庆进入首钢时,正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年头。首钢进行了承包制改革,完成国家定的利润指标以外,剩下的利润六成用于扩大再生产,两成用作职工福利,还有两成作为工资奖金。

  一般人刚一上班每个月也就十几块钱的工钱,但是,程国庆每个月除了工资还能拿到不少奖金,月收入过百是常事。八十年代初期,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大概要140元,一般人怎么也要攒上四五年钱才买得起,而程国庆只需要攒上两三个月就能把自行车推回家。“好待遇、好福利、好名声”让程国庆找对象时也尝到了不少甜头。“那会儿工人地位高,一说是首钢的,找对象都特别好找”。1984年,程国庆经人介绍认识了佟惠贤。“她是首钢特殊钢铁公司的,也算是首钢人。所以我们共同语言也多,交往可谓是一帆风顺”。他说。1987年,程国庆和佟惠贤在亲人、朋友的祝福中结婚了,“钢铁之家”队伍又壮大了。

  当了班长 全家住上大房子

  结婚之后,他和妻子还跟父母挤在一起住,那时候,程国庆想:“要是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就好了”。没过多久,这个愿望就实现了。

  1991年,程国庆当上了班长,也分到了第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他带着爱人和3岁的女儿,搬进了这个“小家”中。

  虽然只有十几平方米,但对程国庆一家三口来说,已经感到很满足:“我们有的同事一大家子七八口人也只能挤在一间小平房里,而我们能有这么个安身之所,能不满足么。”

  1995年,程国庆带着爱人、女儿又搬到了金顶街的一套两间平房居住。“你看,这一间房变两间了,条件眼瞅着越来越好”。

  六年后,程国庆一家经历了第三次搬迁,搬进大楼房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一回,他们直接搬入了石景山区黄南苑小区的“两室一厅”。

  房子足有80多平方米,女儿也能有间属于自己的小屋子。“这要在我们小时候,一个孩子能自己住一间10平方米的房间,谁敢想啊。”程国庆把这一切都归功于首钢的福利待遇好,让老婆孩子也能跟着沾光。

  听闻搬迁

  怕丢饭碗 父亲劝慰才释然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首钢的钢产量从刚开始的179万吨增至1214万吨。但是,程国庆发现,石景山的天总是灰蒙蒙的,厂区附近的树叶上都看不出绿色。

  尽管首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大力整治环境,投入的资金达到了1亿,但不可否认的是,炼钢铁的同时在北京城区排放了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

  1995年,首钢宣布将钢产量限制在800万吨左右,并从生产利润中拿出30%用于污染治理。到了2001年,当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从莫斯科传来后,程国庆发现,这种治理提速了。

  首钢开始调整压缩产量,陪伴了程国庆父亲大半辈子的5号高炉以及他所在的炼钢厂也相继停产了。“产生污染的不只是首钢,为啥非要让首钢搬家”,“会不会丢了工作”,“是不是和家里人要两地分居了”,“家里的老人怎么照顾”……各种猜测和疑问在工人中散布开了。

  程国庆也开始担心自己的饭碗不保,直到父亲的一句话,才让他彻底释然。

  老人说,搬迁是好事,你看国外那些钢铁厂,每次搬迁都能迈出更先进的一步,咱这次肯定也能。程国庆懂得了,首钢“越走越远”是好事。

  换新岗位 要在首钢建花园

  2005年6月30日,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工作了47年的5号高炉将在这一天正式熄火。那时,程国庆的父亲已经去世。

  在炉台上,他看到了父亲的照片和先进事迹,想到父亲已经离开人世,但首钢还没忘记他,心里不是滋味。程国庆拿起笔,代表全家在留言簿上写下了一句父亲生前常说的话:“5高炉,我的老伙伴,我永远忘不了你”。

  同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首钢搬迁的方案,程国庆的心被掏空了。

  对他来说,首钢绝不是外人所看到的几个高炉、几个烟囱、几间厂房、几条铁轨那么简单。他在这个地方流过汗,吃过苦,实现过梦想,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地方。

  首钢陆续搬迁后,程国庆填报了志愿表,表示服从分配。目前他的工作是留守北京的总公司,做些绿化、卫生清扫和设备看护的工作。

  “领导说过,要把首钢建成大花园、大公园。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程国庆说的“担子”,就是首钢要效仿德国鲁尔区和北京的798工业创意产业园区,将原址改造成钢铁公园、博物馆等。

  曾经钢花飞溅、烟筒林立的大工业时代景象开始被绿意取代,石景山的天空越来越蓝,厂子里的树越栽越多。程国庆终于看到了“大花园”的影子,尤其是一提起奥运会期间北京的蓝天,他就止不住地兴奋。

  家庭成员 跟着厂子一起走

  2009年5月21日,是首钢京唐钢铁厂开炉出铁的日子。程国庆再一次怀揣着父亲的照片来到高炉下,让父亲也看看这座5500立方米的大高炉。“父亲生前总说日本有十多座5000多立方米的大高炉,别人有的,我们也得有。直到那天,父亲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程国庆感叹着,可惜父亲看不见这一幕了。

  现在,程国庆的堂弟程彩文已经去了曹妃甸新址工作,在炼钢厂当电工。侄子程征也在首钢NEC公司工作,成了程家第三代首钢人。

  程国庆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八角街道办负责安全生产工作,也是在为首钢服务。“今年首钢91岁了,而我们程家就经历了这其中的71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他说。

  就像血脉似的,别断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