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 王小乔 邓瑾 黄金萍 发自北京、广州
■编者按:北京治堵最终走上了“摇号”限量的方向。通过各种措施“限量”无疑方向是对的,但“摇号”让公众多少有“没有技术含量”之感。
与此相应,上海“车牌拍卖”虽然限量效果明显,但同样问题不少,有待进一步公开透明。
说到底,不管是北京或是其他地方,“治堵”的根本,还得靠完善市政规划,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明年北京新车牌将锐减三分之二。
2011年北京将通过“摇号”的方式发放 15万—24万个车牌,新车销售将骤减约三分之二,车市将因此陷入一片萧条。但这个方式能不能真正治堵,多数人还在存疑观望。
“摇号”限量
2011年只发放15万—24万个车牌,对“车牌”将配套实行“摇号购车”。
12月23日上午10点,“北京交通改善措施”新闻发布会将在中国新闻大厦举行。
届时,《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经过上一周的征求意见和修正后,此时将正式公布。
据北京市公安局人士消息,同日,由中国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摇号系统,将会进行测试。
这位人士透露,《征求意见稿》中未着一字、但在坊间风传的“摇号购车”将是重磅措施。
对这一措施,南方周末记者得到的数字是,2011年将只发放15万—24万个车牌,对“车牌”将配套实行“摇号购车”——北京市新增车辆总数将会得到直接的控制。而2010年前11个月北京就已经净增了近70万辆车,2009年也有51.5万辆。
据官方估算,明年将有30万—50万人参与到摇号之中。
如此稀缺的汽车牌照资源,谁能取得摇号资格呢?据悉,一个大原则是,“一人一车”。
准确地说,如果个人名下已有一辆车,则不论户口、国籍,都不能参与摇号。如果名下尚未登记买车,外地户口则要满足办理暂住证、缴纳社保和税收5年以上;外籍人士半年以上才能取得摇号资格。与此要求配合,外地户口人士在提交摇号申请后,需要交管局、公安局、税务局和社保四个机构的审核通过——汽车牌照将“奇货可居”。
公司用车参与摇号的敲门砖是“庙大庙小”——注册资本,每300万元注册资金换一个摇号资格。另有坊间消息说,企业纳税过50万才能获摇号资格。
广受瞩目的行政机关用车,将坚持“零增长”,无摇号资格,与“征求意见稿”一致。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细节将公布。比如,私车摇号将每月举行一次,未摇到的自动进入下月;摇中的号只能保留一年,不得买卖;公司用车两月摇号一次,放牌数量为总额度一成。
为防止周边省市车牌趁虚而入,对外地车牌进京的限制,将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据悉,外地牌照单双号重点路段限行等也将配套实施。这与上海经验有关。上海实行车牌拍卖后,配套在高峰时段,限制挂外地车牌的车辆在高架路段行驶。
同样盛传在《征求意见稿》中有所表述的“拥堵费”,尚处在研究阶段。有消息称,市中心拥堵费的征收,北京市政府倾向于伦敦模式,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近期还计划邀请伦敦方面的专家到京研讨,估计方案不会马上出台。
全世界收取拥堵费做得最好的城市是伦敦和新加坡。伦敦是汽车一旦进入中心区边界,就加收一个固定的费用;而新加坡则是根据路面拥堵程度的不同实时调整费用,越堵的路段收费越高。
有趣的是,2004年上海车牌拍卖被指违法时,这个措施也一度成为当时上海媒体热议的替代政策之一,但至今尚未实质性进入官方考量范畴。
车市“大疯狂”之后,“大萧条”将临
“北京的车市估计要萧条了。”北京现有花乡、亚运村等数个二手车交易市场,将来很有可能交易锐减,只能保留一家最大的。
“摇号?我觉得对一个堂堂汽车大国的首都来说,这个方法太笨了,太没有技术含量了,会成为一个笑柄。”一位汽车业内人士曾这样表示。汽车行业对限量摇号的本能反应,与自身的利益有关。
“北京的车市估计要萧条了。”北京市工商局一位人士得知这些措施后,如此判断,“即使按20万个车牌来算,也比今年足足少了2/3还多。”
二手车市场可能会更加惨淡。因为即使你想买二手车,一样也要先过了“摇号”这一关。而对于卖主来说,卖车的同时车牌号能否保留还存疑。当然,大前提仍然是“一人一辆”。
惟有自然报废的车辆,才可以直接留下原有的车牌,而且必须是个人名下最后一辆车报废。
北京现有花乡、亚运村等数个二手车交易市场,在北京市工商局人士看来,将来很有可能交易锐减,只能保留一家最大的。
之前,正是因为摇号、限制外地人购车等限购措施传言,引发了北京年底出现恐慌性“抢”车潮,北京车市出现最后的“疯狂”。
12月19日,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部总经理李宏鹏,从北京赶去参加广州车展的路上,手机短信一直不停,不同发信人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能不能帮我提前拿到车,在节前赶紧上牌?
这其中,一次购买多辆车囤着,或者不会开车的先买车占个号,大有人在。外地人买车也猛增。4S店的现车已难觅踪影,提车常常需要几个月,许多车型已经不接受预定。
11月下旬,北京市机动车周增1.8万辆,创历史新高,日增达到2500辆。不过一周后,这个纪录就被刷新,周增突破2万辆。在北京市治堵新政征求意见期间(12月12日-19日),日增最高达到5000辆。照此,年内北京新增机动车80万辆悬念不大。
效果不容乐观
堵车谁最受益?“其实修路的是没事儿偷着乐啊。”
然而,对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治堵方案,无论专家还是网友大都对实施效果表示观望。
有网友甚至称:北京治车,“以堵治堵”。车号限行,将人堵在家里;收取拥堵费,将车堵在城外;提高停车费,将车堵在路上。
限制买车的措施,显而易见,不会缓解拥堵本身,而是缓解奔向更加拥堵的速度。
而限用措施,专家们普遍相信,只会有短期效果。
例如,在中心城区高峰时段实施单双号限行,或可立即减少市中心的车流量。然而,北京市自奥运会后实施的限行政策,反倒鼓励家庭购买第二辆车,助长了汽车的增量。而且新增的汽车数量造成的拥堵已经消解了限行政策带来的短期效果。
此外,这个政策的操作性也备受质疑。现在北京是单双号隔天限行。如果单位恰恰就在限行的马路旁,如何才能将车开到单位?这是否意味着5个工作日内就有3天不能开车上班?而且在限行的路段上,对本来就已经限行一单一双行驶的车,再剥离出单双号,需要有多少名警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至于收拥堵费,伦敦在实施7年后,已经证明不能缓解交通拥堵。
伦敦是从2003年2月开始,对工作日7:00到18:00时段进入市中心规定区域内的车辆征收每天5英镑(2005年涨为8英镑)的进城拥堵费,收费所得用于投资公共交通设施。2007年2月收费区域向西区延伸,并逐步对环保、低能耗车辆实行减免。尽管收费第一年直接导致高峰期车流量降低了15%-20%,但几年后,就恢复到收费以前的水平。同时,因为改善了区域内的自行车线路等措施,反而导致骑自行车的人增加了12%,形成了“越收越堵”的窘况。
现居伦敦的专栏作家范慧勇还提醒,伦敦实施拥堵费的前提是,有一个四通八达、无缝衔接的公共交通系统做后盾。“通俗地讲,在伦敦市中心,步行5分钟内一定会有至少一个公交地铁车站。”他说。
更重要的是,伦敦的政治人物本身就是绿色出行的实践者。比如发起征收拥堵费的前任市长肯·利文斯通每天乘地铁上下班;现任市长约翰逊更是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穿行伦敦公干;而现任首相卡梅伦之前任保守党领袖时也是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然而,北京的“公交优先”战略自2004年提出迄今,仍只是一个蓝图。
而且,无论限行还是征收拥堵费提高停车费,对价格不敏感的公车几乎没有效果。现在,北京的公车数量估计有七八十万辆。
堵车谁最受益?“其实修路的是没事儿偷着乐啊。”一位多年关注堵车的学者提醒说。
北京市近几年投入大量资金修路修地铁,比如100亿修了五环路,很快就不收费。如果收费的话有可能亏损,不收费的话等于把问题全掩盖了,而且下次还可以以交通拥堵的理由再要钱修路。“所以不收费最高兴的就是交通委,他们有事做,可以拿几百亿去修路修地铁。”这位学者说。
所以在他看来,北京市交通委从来不从制度上来提高交通效率,比如放开出租车和停车场市场,或从经济杠杆上鼓励绿色出行,或鼓励一辆车乘坐多人等,而总是选择最简单的政策:限行和多收费。
而这两项政策都将导致政府或部门收入(罚款和收费)增加,而在现有体制下,这两块收入的支出却不好监督。
(本报记者陈中小路、吕宗恕对本文亦有贡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