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记者 任红芳)如今,冬泳锻炼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养生方式,很多冬泳爱好者在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耐寒力、增强食欲和睡眠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这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冬泳的队伍中来。
然而,冬泳虽然是一种不错的养生手段,但并非人人皆宜。
三种人不能冬泳
冬泳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越来越多的冬泳爱好者跃入冰冷刺骨的水中,尽显“英雄本色”。但有关资料显示,冬泳虽好处多,但也并非人人皆宜。
研究表明,有三种人不适合冬泳:16岁以下的少年和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特殊,不适合冬泳;精神不健全的患者由于缺乏自控能力不适合冬泳;另外,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如心脏病、冠心病、肺结核、肝炎、胃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的人也不适合冬泳。
冬泳是在强冷环境下的一种体育活动,身体在冷水的强冷刺激下,全身皮肤的血管发生急剧收缩,强迫表皮血管中血液回流内脏及深部组织,因而会引起血压的暂时升高。高血压病人原来血压便高,如参加冬泳,患者血压会进一步升高,很可能会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中风昏迷,甚至死亡。因此,高血压病人不宜进行强冷刺激的冬泳锻炼。
一般来说,凡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炎、大病初愈、妇女经期、精神疾患、酗酒、心肺功能低下者均不宜进行冬泳。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肢体血管收缩导致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大,心肌耗氧量增多,容易发生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此外,由于冬天低温使血小板易于凝聚,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心肌梗死或脑血栓。因此,对于那些有心脑血管疾患的人来说,冬泳可能会成为威胁生命的杀手。此外,带病冬泳易诱发意外,危及生命。
科学冬泳才受益
冬泳虽好,老少咸宜,但一定要科学冬泳。专家提醒,冬泳爱好者要做到“四游四不游”,即游阳不游阴,游雪不游风,游雨不游雾,游清不游混。冬泳一定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合理膳食,每次下水时间不可过长。没游过冬泳的人一定要从夏天开始,秋天坚持,冬泳方可尝试。不可一蹴而就,否则非但无益,还会对身体有损害。
另外,冬泳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有足够的活动量,以使体温升高,但不可造成疲劳。运动前10—15分钟开始减小准备活动的强度,在5分钟前完成准备活动。
进行冬泳,还要学会一些安全救助常识。如皮肤伤害,若伤害不大,应及时包扎后去医院做处理。若发生骨折,应用夹板固定骨折部位,同时报120求救。若抽筋,应用力伸展抽筋部位,如小腿抽筋,可用仰泳姿势仰卧水上,用手扳住所抽筋腿的大拇指,用力向身体方向拉,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腿的膝盖上,帮助膝关节伸直。如呼吸和心脏停止,有经验者可连续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并及时报警或打120求救。
医学专家研究表明,当水温保持在10-14℃时,一般人在水中游100-500米最佳;而当水温低于10℃时,游泳时间就应当受到非常严格的控制。就大多数人来说,水温在1℃时,游10米即可;当水温在2℃时,游20米最佳,依次类推。
避开四大认识误区
许多人对冬泳的认识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冬泳包治百病
冬泳从本质上讲是一项体育运动,一些人希望通过冬泳的方法治疗疾病,必须慎重行事。虽然经常可以看到某人因为坚持冬泳治好了疾病的报道,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有限,个别的例子和经验并不具有普遍性。
误区二:游的时间越长越好
冬泳的时间应根据气温、水温和人的体质而异。若在水里游的时间过长,一方面上岸后常会出现全身麻木、冷颤不止的现象,这极容易损伤某些器官;另一方面刺激过度,容易引起皮质系统衰竭而损害健康。
误区三:冬泳后洗热水澡
冬泳后应注意保暖,并立即运动以恢复体温。上岸后,应用干毛巾擦干身体,直到身体发红为止。然后迅速穿好衣服,慢跑或原地跳动,直到体温基本恢复。冬泳后切忌马上进入高温房间、烤火或者洗热水澡。
误区四:饭后锻炼效果佳
有些冬泳者认为,吃饱了去冬泳比较有劲,也会有更多热量,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消化器官对温度的反应很敏感,热刺激可以引起消化器官兴奋,冷刺激则起到抑制作用,吃饱后立即冬泳影响消化吸收,容易引起急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而饭前冬泳,脂肪细胞内尚无新的脂肪酸进入,通过运动比较容易将其“动员”出来转化为热量消耗掉,效果最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