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3, 2010

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中国产业升级进行了“试错”

  《环球视线》2010年8月3日完成台本《沃尔沃披嫁衣 吉利迎娶洋新娘》,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 水均益:8月2日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来说,也许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民营企业吉利终于完成了对于世界顶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的收购。至此,中国汽车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告一段落。13年历史的吉利在等待数年之后,终于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改变者,和中国汽车企业收购豪华车品牌的第一人。

  对于吉利收购沃尔沃,吉利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曾经自嘲说,这好比是一个穷小子要追求一个世界顶级的明星,用一句老话说叫“门不当户不对”。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梦想成真,穷小子终于风风光光地把大明星给娶进了家门。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吉利和沃尔沃这门亲事的联姻之路:

  早在2008年1月,吉利就曾向福特正式提议收购沃尔沃,但当时福特还没有决定出售,首次表白不了了之。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底福特决定出售沃尔沃。

  2009年4月,福特完成了对沃尔沃的评估,并通过投行对中国企业发出了出售沃尔沃的情况说明。先后有吉利、长安、奇瑞等几家国内汽车企业,身陷收购沃尔沃的绯闻。

  2009年5月,吉利高层造访瑞典哥德堡,吉利瞄准沃尔沃猜想横空出世,但吉利官方随后予以否认,说收购沃尔沃的事情不靠谱。福特总部也回应称,吉利收购沃尔沃是新闻炒作。

  2009年9月,吉利汽车高层在香港出席中期业绩发布会时,首次公开表示,吉利方面正在参与收购美国福特汽车旗下著名高端轿车品牌沃尔沃,传言成真。

  2009年10月28日,吉利汽车发表声明称,吉利成为沃尔沃首选竞购方,双方恋爱关系正式确立。

  2009年12月,吉利宣布与福特就收购一事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后,双方又进行了三个月艰苦卓绝的谈判。

  直到2010年的3月28日,吉利宣布完成商业谈判,这场原先并不被看好的联姻尘埃落地,穷小子吉利最终把洋媳妇沃尔沃娶回了家。

  正在评论 前车鉴后 海外并购如何双赢

  水均益:穷小子把洋媳妇娶回了家,而且结婚证也已经领了,婚礼也已经风风光光地举办完了。向先生,接下来怎么办,您怎么看这场婚姻?

  专家观点 成功收购沃尔沃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里程碑

  向松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我想首先应该对吉利和李书福董事长,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其实这确实是一个里程碑,不仅对吉利是一个里程碑,我想对整个中国的汽车工业和对中国的民营企业走向国际,是一个里程碑。因为实际上这个事我们可以讨论的热点是非常多的:

  第一,它发生在中国,中国的民营企业去收购一个世界前十大汽车品牌,我相信在未来的50年,也许100年,汽车工业在全世界,你可以相信,一定还会是一个非常主导的行业。我们最近注意到,最近奥巴马专门跑到这个地方去讲话,讲什么话呢?就是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好像是在过去五六年之内首次全部实现盈利。奥巴马把这作为他最辉煌的一个业绩在那里广为宣传。所以你可见,汽车工业对一个国家的就业、经济,包括整体的产业实力,是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的。吉利能够成功地收购沃尔沃品牌,我觉得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对于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尽管未来面对的挑战很多。

  专家观点 扩大销售和降低成本是吉利面临的两大挑战

  向松祚:它的挑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怎么增加销量。现在沃尔沃亏损的原因是销量上不去,销量市场的主要点在哪里呢?主要点应该是在亚洲、在中国,因为根据统计数据,其实沃尔沃主要的销量现在是在中国,主要的市场在中国;第二个就是降低成本,其实福特公司出售沃尔沃这个品牌给李书福的主要点,不仅仅是看中了这个人长期以来具有这种非常弃而不舍的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这种玩命的精神,主要是看重中国的成本会低。

  水均益:对。

  向松祚:就是说你怎么降低成本,增加销量、降低成本,是为了沃尔沃能够尽快实现扭亏为盈的两个根本途径,但这两个怎么能实现,我觉得是李书福马上下来面临的最麻烦的挑战。

  水均益:宋先生怎么看这段联姻?尽管之前媒体一而再再而三地报了很多,但是毕竟现在成为了一个现实,也就是说人家入洞房了,咱们来看看这对怎么样?

  专家观点 吉利抓住了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宋晓军 特约评论员:在汽车制造商的业内,不是评论者,我说的是汽车制造商的业内,很多人都非常羡慕李书福。因为这是顶级的轿车,曾经在90年代的时候和宝马、奔驰三巨头并列,当然后来它的业绩不太好。但是这对于李书福来说,确实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在这之前中国也有过一些收购,比如北京吉普部分收购萨博,还有上汽收购通用的两个子公司,上汽和南汽还打。

  水均益:也有不成功的,比如悍马。

  宋晓军:对,悍马也不成功,当然还有韩国的双龙。所有不成功,关键是这次李书福是全盘端它的乘用车,当然不包括沃尔沃的大卡车,因为大卡车是两个公司,甚至印度买了瑞典火炮的那个炮车,那是另外一个。就是说乘用车的公司,连4S店,整个服务体系、研发体系,全盘端一个这么大的名牌。

  向松祚:沃尔沃还有军工。

  宋晓军:对,这么大的一个名牌,这是第一次,这个东西很多业内的汽车制造商其实都很羡慕,这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水均益:其实我能听得出来,应该说你们两位对于吉利这次收购还是表示祝贺,也感到真是一次,不能说壮举,也是一个里程碑,用向先生的话。

  其实我们知道吉利也不容易,因为1997年它才成立,应该说在汽车行业里它完全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徒弟,但是这样一下成功。也就是说,对吉利来讲也不容易,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曾经自己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表了一段态,我们不妨今天借这个机会听一下李书福怎么说。

  李书福 吉利汽车董事长:沃尔沃这个公司,如果和吉利成为兄弟之间的关系,这样对于沃尔沃更好的发展,能够使沃尔沃这么一个卓越的品牌,它的安全性和它的环保的技术,在全球同行中领先的地位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加强。

  正在评论 “蛇吞象”如何避免消化不良?

  水均益:听得出来,李书福还是信心满满。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今天也有一些媒体评论说,这会不会是一个“蛇吞象”?因为你想,当年福特是64亿买下沃尔沃,而吉利只用了15亿。有的人同时也认为说,吉利你的基础,你整个的销售,你的经验等等,品牌经营是一个很难很难的事。向先生,为李书福先生感到担忧吗?

  向松祚:其实我觉得,这种评论他们应该是站在一个很短的视野来看。如果你放宽一个长时间的视野,其实吉利收购沃尔沃是整个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反映,是一个必然。尽管是偶然,比如说为什么他选择在吉利,为什么选择了李书福,看起来是一个偶然性,其实是一个必然性。什么必然性呢?现在全球的制造业都在向亚洲转移,尤其在向中国转移。前一段时间我们讲过,最迟在明年中国会取代美国成为制造业大国。

  第二个象征意义在哪里呢?表明了中国民营企业巨大的活力。过去我们中国30年的发展经验是什么?就是靠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所以你看李书福这么一个泥腿子,他以前是从修理出身做摩托车,然后做汽车。现在能够收购全球顶级的品牌,我相信尽管很多人替他担心,替他捏了一把汗,甚至预测他会出很大的麻烦,为他捏一把汗。但是我相信他能够成功,因为现在制造业的基础已经转到中国来了,而且中国的产业工人正在迅速发展,无论从技术,还是从对全球市场的了解都在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市场现在在中国、在亚洲,所以他收购沃尔沃的品牌,我不能说100%,至少80%他一定会成功。销量会扩大,而且甚至他在这个基础上会有更多的创新,从各种技术上都会有新的创新。

  正在评论 海外收购不是中国企业的惟一出路

  水均益:宋先生,我注意到我们国内媒体,在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象征意义,或者说它对整个中国在世界产业竞争当中的一种象征意义过程代表意义。

  比如路透社有一个评论,它说“这次收购反映了中国的雄心,即构建既有知名度又有高额利润的全球品牌,以便使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质量和创新的代名词”。准确吗?

  专家观点 吉利为中国产业升级进行了一次“试错”

  宋晓军: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其实不仅仅是吉利来收购沃尔沃的这件事情,当然它只是中国产业升级当中的试错之一,我们当然现在不敢保证它百分之百成功。我们通过一种商战求强的方式走这条路,一定允许它有试错,试错空间是有的,即便它失败了也有一些经验教训。除了它以外还有很多汽车产业,比如说通过自主研发,通过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也在开始打自己的品牌。因为中国的市场很大,另外,中国受过工程化教育的人口是急剧在增长。比如我们一年有千万级的技校学生入学,相当于未来的高级技术工人,我们一年有600万大学生毕业,这些高素质受过工程化教育的人才,中国的市场半径这么短,市场就在中国,整个这套东西是允许中国在产业升级方面有一定试错空间的。

  水均益:也就是说我们有这个资本?

  宋晓军:有这个资本。

  水均益:犯点错误没关系。

  宋晓军:说白了有这个资本玩,玩这个事,玩制造业。

  水均益:有本钱来玩?

  宋晓军:对。

  水均益:好了,这个话题就谈到这,《环球视线》稍候继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