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3, 2010

吉林通化停水事件考量城市规划建设

  CCTV2《今日观察》8月3日播出节目:减灾防灾,如何让城市更坚强?以下为节目实录: 

  暴雨、山洪、垮桥、停水,在过去的这段时间当中,洪灾在中国的南北方肆虐,给很多的地方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8月3日,吉林省的通化市、白城市、安图县,因为受到了洪水的影响,停水已经接近了三天的时间。灾区的人们如何渡过眼下这艰难的时刻?面对着似乎无法抗拒的天灾,我们生活的城市真的做好了准备吗?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史小诺和特邀评论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所所长谢映霞、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极端天气引发城市内涝,供水系统失灵,我们应当提前做好哪些应对准备?频频发生的灾害事件,又会带给我们哪些有益的警示?

  姜川:输水管线被洪水冲毁  通化30多万人面临水源紧张问题

  (吉林台记者)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通化市市区全面停水的起因地,这里是通化市的哈密河,在哈密河中有四条管道通往通化市自来水厂的净水池,在7月31日的这场大洪水中,这四条管道全部被冲毁了,导致了通化市市区的全面的停水。

  刘戈:20年一遇的洪水  通化市四条自来水输水管线全毁

  (《今日观察》评论员)

  7月31日的大雨按照当地的水文站的测试,达到了4000多每秒立方米,是一个浑江的流量,这个流量属于20年一遇的洪水,而且通化只有一个自来水厂,有四根从江里取水的管道,但洪水来的时候,这四个管道全部都被冲毁了。另外,自来水厂到通化市的途中还要经过一道桥,这个桥也被冲毁了,所以导致救援和修复很难完成。现在,大家在紧锣密鼓的在搭设一个临时性的简易设备,估计可能在明天可以完成。

  谢映霞:通化唯一的输水管线被洪水冲垮  导致大面积停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面积的停水?主要是因为通化唯一的自来水厂的输水管线给冲垮了,这个自来水厂一共有四条管线,但这四条输水管要从河里穿过一个山,然后到水厂供给居民使用。四条管线同时过这个一共只有350米的山口,这里面就有几个因素:首先是气侯的条件,降雨达到了200毫米;其次就是地形,输水管线要通过峡口;最后,这四条管线都只有一个出路。结果洪水冲毁了以后,就造成全市停水,因为没有水源了。

  在2005年的时候,福州的一次大洪水,降雨量超过了200多毫米。当时,路面全掀起来了,地下都翻出来了。因为洪水的力量非常大,地下的管子全部给翻出来了,而且断成了三截。所以说,这对城市的影响是很大的。

  杨宏山:吉林通化事件考量城市规划建设以及管道铺设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吉林通化事件,一方面反映暴雨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城市自来水系统从设施的安排上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它没能够经得起暴雨的考验。因为城市自来水系统作为城市的供水系统,在规划建设和管道等铺设时,应当考虑洪涝灾害潜在的威胁,并在设计施工的时候要注意防范风险,合理的安排,包括在技术标准上要加以提高,以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

  今年,通化全城自来水停水,30多万人口面临用水的困难,这说明现有的自来水系统确实存在问题,没有能够经历起暴雨的考验。有专家做了具体在技术上的分析,这四条管道是如何进行埋设的以及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另外,还有一点也值得关注,就是通化地区新建的这些供水设施由于雨水浸泡严重受损,但有一条旧的自来水管道仍然在发挥作用,向居民进行供水。这种新管和旧管在功能上的对比,以及接受洪涝灾害考验中不同的结果,实际上确实值得我们有关部门进行深入的反思。

  张培群:在目前大的气候背景下  不排除在非汛期期间会出现极端的降水情况

  (国家气侯中心首席专家)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先后经历了强的降水过程,从现在监测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强降水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暴雨非常频繁,降水的强度非常大,多条河流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汛情;第二,所引发的次生灾害非常频繁,呈现出了一种灾害点多面广的特点;第三,历史的罕见性很强,很多的地方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强降水。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测,未来的三天在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辽宁,还会有一次明显的强降水过程,可能会造成一些极端的降水事件。今年从入汛以来,我们在汛期内经历了很多极端的强降水。汛期过后,从总体来讲,降水量会逐渐的减弱,极端性也会减弱,但是因为目前大的气侯背景下,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比较高,并不能排除在非汛期期间会出现极端的降水情况,所以提醒大家要注意后期降水的极端情况的出现。

  刘戈:极端天气导致城市的基础设施瘫痪  导致灾难的降临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近几年这样的事件很多,比如2007年的济南的7·18事件,当时因为降雨量很大,济南最后死亡37人,这37人中,有的是被水淹死的,有的是被电机触电死亡的。08年的南方冰灾,郴州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供电全部中断,几十万人口在两个星期之内过着没有电的日子,交通也都陷入了瘫痪。今年5月份的广州,由于一场暴雨,最后导致30多个地下车库全部被水淹,很多马路变成了河流,“车库变水库,马路变河流”。

  以上这样一些案例都有相同的特点:一个都是发生在城市里面;另外由于是极端气侯,短时间的大雨或者冰、雪,最后给城市的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和压力,由于基础设施被破坏,或者承受巨大的压力以后,导致整个城市的运转瘫痪,甚至最后危急人民的生命。最近这几年,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的感受越来越多,就是这样的一种链条,极端天气导致城市的基础设施瘫痪,最后导致灾害。

  谢映霞:做规划、搞建设    基础设施一定要早期投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极端的气侯事件对城市的影响越来越大了,其实在重大的天灾面前,如果基础设施的投入早期能够多一点,就可以避免一点了。比如通化当初这几根管子都从这一个峡谷中走,其实也就是为了省钱。如果再选别的路线,就会增加投资。但从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防灾减灾角度提出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做规划、搞建设的时候,我们要有备用的水源,备用的管线,这样就不至于在重大事故的面前造成全市停水,可以从其他的角度来部分的满足城市的一些正常需要。

  灾害事件挑战城市极限,防灾减灾挑战人类智慧,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谢映霞:随着极端气侯事件的发生  城市的基础设施作为薄弱环节就会越发凸显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随着极端气侯事件的发生,城市的这个薄弱环节也就越发凸显。首先,城市是越来越大,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面的建设越来越多,但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复杂,所以还有一定的差距。因为在基础设施上,我们多年来欠帐比较多,管网也老化。管网是一个系统,关系到上游和下游的联系,过去建的管网满足了这个区域的排水要求,但随着城市的扩大,它是不是还能满足扩大了以后的要求,所以基础设施区域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这一个点中断,那就会整个中断,就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杨宏山:城市在规划建设中  要给予水体储备更多的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城区的面积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城市的河道、湿地、水体以及绿地大量的被占用,导致河道越来越窄。原来可以漫水的河滩也不断的被蚕食。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一些城市在排涝系统上不堪重负,遇到极端性的天气,结果往往就是洪水往居民区里灌,向工厂区里灌,所导致的损失非常大。

  面对各地频频发生的水灾,它也在提醒我们,在城市在规划建设中,除了管网的布局以外,还需要对这种空间留有一定的余地,尤其是在城市规划的空间上,不仅要满足常态的需求,也要充分的考虑到像极端天气、灾害性天气这种特殊的需求。在城市里要给予河道、湿地、水体、绿地有更多的空间,这样一些空间在平时可以作为城市的景区来使用,洪涝灾害来临的时候,它就可以作为这种水体的很重要的一种储备,从而减少城市的街区所遭受的压力,否则,在遇到突发灾害的时候,城市仍要继续付出巨大的代价。

  刘戈:城市基础设施是“百年大计”

  (《今日观察》评论员)

  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百年大计”,上海世博会城市案例馆里的荷兰鹿特丹就是个很好的范例,鹿特丹比海平面低7米,而且降雨量非常大,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鹿特丹有非常多的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广场底下都是沟槽。下小雨的时候,小孩可以在沟槽里玩水;下大雨的时候,雨就存储在下沉式广场;雨再大的时候,雨水就会排出去,通过渠网流到郊外的水池里面。在城市的枯水季节,外面的这些水就可以流回广场上来,这是好几百年的一个工程。鹿特丹在世博现场布置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模型,先是电闪雷鸣,然后倾盆大雨,完了之后,地面上都是干干的。荷兰人对此非常自豪,他们说“上帝创造了地球,但荷兰人创造了荷兰”。这就是他们对自己城市的态度,就是真的把这样的建设,把很高的智慧运用于此,所以是“百年大计”。

  刘戈:在未来中国新城市的建设当中  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

  (《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未来中国这些新城市的建设当中,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因为现在气侯变化带来的极端气侯现象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包括清华大学的王光谦教授也在发表的文章中写到:近几年,我们局部地区的突发性的洪灾会加大,但是这样一些预警的系统,对于我们城市的决策者来说,应更多的研究,把现在科学家们和专家们研究的成果和城市建设密切地结合在一起,防患于未然。

  谢映霞: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应更多的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在大规模建设光鲜亮丽,富丽堂皇的大楼的同时,我们的管理者、建设者能不能更多的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当然,基础设施的投入是非常高的,而且又不是马上就能够见效的,它是一个“百年大计”。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2:25—22:5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