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8, 2010

三次逼迫 美扼杀日本大好前景

  

三次逼迫美扼杀日本大好前景

  千昌夫(资料图)

  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产品遍布全球 进出口严重不平衡让美国决定对日本“下手”

  三次逼迫 美扼杀日本大好前景

  逼迫1上世纪60年代

  迫使日本开放市场

  二战后,日本执行“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在经济上创造了“高速增长”奇迹,上世纪60年代,印有“made in Japan”字样的工业产品犹如洪水一般充斥国际市场。

  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穿的毛衣1/3、衬衣1/4来自日本,遂导致两国在纺织品、钢铁、彩色电视机、汽车等产品上发生贸易摩擦。

  为纠正贸易不平衡状态,美国迫使日本实行“自主限制”,减少出口。此外,美国还要求日本改变“促进出口而抑制进口”的国策,开放国内市场,更多地进口美国的大米等农产品及电讯器材。

  逼迫2上世纪80年代

  迫使日本提高汇率

  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汽车、家电等行业成了日本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进出口贸易的严重不平衡,让美国决定要对日本“下手”。

  1985年9月,美、英、法、西德、日本达成了关于世界汇率问题的《广场协议》,明确要求其他几国货币兑美元要升值。

  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到了1990年,

  日本股价开始急转直下。2003年4月28日,已经从1990年的20000多点跌到了7607点。之后便是日本经济长达十年的衰退期。受此重创的日本经济从此无力向美国叫板。

  逼迫3上世纪90年代

  迫使日本“结构改革”

  由于泡沫经济的效应,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迎来鼎盛时期。

  当时,外贸盈余1991年达1034亿美元、海外净资产1991年达3830亿美元及人均GDP1993年达35008美元,产业竞争力、制造业技术水平等都跃居世界首位;GDP占到世界的14.1%;世界十大银行当中,日本占6家,日本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所占债权比例高达40%左右。

  日本俨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富有的国家。

  日本的经济崛起也在海外迎来了不少捧场者,1979年美国著名汉学家傅高义写下《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对日本即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深信不疑。

  1989年初,供美国国会议员传阅的文件《日本对美国经济侵略的冲击》称,美国面临着两场“世界战争”,即对苏联的军事斗争和对日本的经济技术斗争。

  美国决定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对日本这个异教徒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造。从1994年起,美国通过“一揽子经济协商”,每年都向日本开列具体的改革要求项目,强迫日本进行结构改革,改变日本的经济制度,向美国看齐。

  这些改革对于美国而言可以说是颇有成效的。对日本的下一步经济发展来说,则留下了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减缓、国际竞争力不断衰弱、国民收入逐渐减少、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相对贫困率增高等多种后遗症。日本至今还处于一蹶不振的状态。

  1968年日本GDP总量跻身世界第二引起美国的高度警觉。

  于是,美国就在经济上打压日本,且力度不断增强。当年日本是被美国认认真真当做强劲对手来对待的,美国抑制日本经济崛起的招数可谓多管齐下,贸易审查、金融打击、扶持对手等,只要能用的统统用上。

  尽管坐拥世界第二的宝座数十年,但是日本一刻也没安稳过,第二宝座的位置也坐得颤颤悠悠,甚至产生了“世界第一”的错觉,政策上的失误,经济上的“失去十年”,财政上的持续低迷,使得日本第二的宝座终于不保。

  教训

  冷静面对发展成就

  20年来,日本不能超越美国成为第一,不是因为在应对美国跨国公司引领的“全球化”形势方面落伍,而是在顺应这股潮流的过程中被迫或者主动地效法美国,结果丧失了自我。如放弃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企业经营方式等。

  日本人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脱离在政治和经济上依赖美国的思考方式。

  即便是在和美国的贸易摩擦问题上,也是为了不损害美国利益而一再妥协。大量的外币储备也用来购买美国国债,日本支撑着美国依靠大量债务而促进大量消费的低储蓄经济。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在经济转型期追求GDP高速增长的思维惯性,在改革过程中忽略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风险,宏观政策屡屡失误。

  日本的失败还在于,在“泡沫经济”期间,财大气粗,一味追求 “世界第一”,甚至扬言要开创“日本文明”时代。这从反面告诉世人,面对经济发展等巨大成就,不可忘乎所以,飘飘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应对,讲究实际,不图虚名。

  故事

  千昌夫的命运轮回

  日本歌手千昌夫,以《北国之春》等歌曲而出名。在他红得发紫的时候,银行主动来找他,建议他贷款去投资夏威夷的五星级酒店。

  先后共有五家银行给千昌夫放贷,总金额达到2700亿日元。

  此后,千昌夫神气地当上了房地产老板。钱赚得盆满钵满,他拥有大量地产、好几辆高级外国轿车。

  而当房地产泡沫崩溃时,千昌夫崩溃了,高级外国轿车全部卖掉、所有房地产交给银行还不够还债,仍欠下一大笔债。他又重新当起歌手慢慢还钱。

  新例

  2010年

  美借丰田召回门打压日本汽车

  上世纪80年代,丰田汽车公司敏锐地看到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对耗油量大的美国大型轿车的冲击,决定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进军美国市场的好机会。

  1980年,丰田汽车在美国刮起了销售旋风,上百万辆各种型号的丰田汽车被疯狂的美国消费者抢购一空。1979年,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为17%,

  1980年快速上升到24%。丰田名车“花之冠”在1980年生产达到鼎盛,在高冈工厂中,三条组装流水线以65秒一辆的速度推出新车,年产85.6万辆。这是日本汽车打败美国汽车的一年。然而到了2010年,丰田被美国抓住了“尾巴”,紧抓召回门不放,狠狠打压日本汽车,让其深陷泥潭,报了当年的“仇恨”。

  反思

  日本产生“第一”错觉

  日本大学教授石原享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有一个时期,给人以日本超越了美国经济的错觉。

  19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节节攀高,从而导致日本整体的房地产价格超过美国整体的房地产价格的异常状态发生。

  当时,日本的企业和投资家争相收购美国的房地产和企业。但是,最终由于房地产投资和企业经营的失败蒙受了巨大损失。原来日本以为的“一番鼎盛”和“超越美国”只不过是错觉。

  剖析

  美国心态不容“二虎”

  在美国的不断敲打中,日本人也不是逆来顺受,他们也说过“不”。

  日本作家石原慎太郎1989年与新力公司社长盛田昭夫合著《日本可以说不》时,日本经济来势汹汹,汽车和家用电器产业雄霸全球。

  当时,日本是世界最大债权国,美国是世界最大债务国,美国议员纷纷嚷着要对日实施贸易保护政策,企管专家都说要学日本。

  在建立强劲的自信下,石原在书中指日本已从战后事事依从美国的小弟弟,变成可跟美国和苏联抗衡的强国,日本掌握最尖端的半导体和物料技术,可左右军备发展,日本应善用这张牌向美国说不。

  此书出版后,在欧美引起极大回响,舆论学界纷纷探讨为什么可以说不。但不久日本泡沫经济即在上世纪90年代破裂,盛田所言反成日本的问题,石原所赞赏的终身聘用制成了日本企业的负累,美国经济却在资讯科技带动下强劲增长,书中言论随即变成笑柄。

  这些年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逐步成为“世界工厂”,1996年也有一批年轻作家撰写反美的《中国可以说不》……

  中美关系近一年来如同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贸易摩擦不断,如逼迫人民币升值,向中国出口美国的轮胎征收高税等等。

  美国的突然“变脸”具体原因可以列出一二三四,但基本的成因,实际上乃是“GDP第二”综合征,也就是说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事实,正在极度挑战美国的神经。对此日本的例子可以值得我们借鉴。

  文/记者黎史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