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5, 2010

中山大学教授谈大学精神:必须持续批判社会

  大学,必须持续地批判社会

  ———著名学者、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袁伟时谈真正的“大学精神”

  羊城晚报:袁老师,何谓大学?何谓大学精神?

  袁伟时:全世界有约定俗成的标准———大学是传承和推进人类文明的地方,是学术、思想、文化更新的中心。现代大学的灵魂是大学自治、思想自由。最近温家宝总理讲过,大学要有“办学自主权”,师生应该“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这就是大学精神的概括。

  但是,现在我们的一些大学片面强调培养工程师、专家,而缺少现代公民应有素质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人文素质很差。与此同时,创造精神受到很大的损害,没有培养出学术、文化领域的领军人才。人文社会科学一塌糊涂,即使是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也和世界差一大截。面对这种状况,怎么办?一方面高等教育在发展,但另一方面,根本的指导思想还没有跳出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模式。中国大学问题的根源就在此。现在市场经济发展了,商业化的弊端又侵入到学校。中国的大学教育何去何从?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羊城晚报:我们的大学应该怎么办?

  袁伟时:温家宝总理看到了这一点,他不断地请教一流的科学家如钱学森、王大珩、朱光亚等,这些人都是解放前国外一流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家都在为中国的学术、文化发展担忧。作为最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们一致认为,中国教育存在根本性的缺陷,没有办法培养出能够在世界学术领域里领导潮流的人物。现在的大学生,五年十年后,应该成为各个领域的骨干,二三十年后,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人物。现在怎样去培养这些人才呢?

  中国的大学应当改革,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现代大学制度,充分保障办学的自主权,保障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现在一般来讲,对自然科学的干预比较少,但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干预比较多,而决定国家命运的常常是后者。引领学术发展的往往是少数派,假如他和主流一样了,他就没有创新。凡是创新的人一定是偏离主流、突破传统的,在大学里能不能尊重这些人?杰斐逊说:“自由是科学和道德的伟大母亲。”著名哲学家詹姆斯在谈“真正的哈佛”时说,“最值得人们合理仰慕的大学是孤独的思想者最不会感到孤独、最能积极深入和能够产生最丰富思想的大学。”因为这里有“对例外和奇特的宽容”!

  羊城晚报:复旦校长最近批评现在的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您怎么看?

  袁伟时:大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现代公民社会的核心价值。政治家和政客的差别,在于政客只求眼前利益,而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既要考虑目前更要考虑长远,而且目前和长远要结合起来。我们希望大家看得远一点。除此以外,要培养一个知识阶层,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学校也好,这一阶层应该有非常丰富的知识,能够传承人类的文明,能够接受古今一切的优秀文化,不会以狭隘的地区的眼光、民族的界限,排斥其他文化。我想我们的大学有了办学的自主权,这些很容易就会涌现出来。

  羊城晚报:有人说,大学是社会的精神灯塔,但为什么大学却在向社会四处张望?

  袁伟时:大学是社会的精神灯塔,这是对的。大学应该是超然的,是冷静地观察、研究社会和批判社会的。不要以为提出批判就不好了,没有这样持续的批判,历史就没有办法前进。一方面我赞成揭露、批判大学的阴暗面,但另一方面,也不能片面地把大学说得一片黑暗。大学有不少人,一些领导人、不少学者,正在兢兢业业工作,中国的大学还是有希望的。你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批判大学?就是希望大学前进,这是改革的动力和基础。 羊城晚报记者 张演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