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2, 2010

西关花窗的背后故事

  

西关花窗的背后故事
西关花窗的背后故事

  12日的广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800名战士从三个方向奔跑入场,踏着音乐的节拍,时而聚合若含苞待放,时而分散若繁星满天,最终变化成亚残运会会徽——西关花窗的形状。其构思精巧让人赞叹,观众也被这宏大开场所震撼。这成功的背后是800位战士两个多月汗水浇灌出的成果。

  花窗舞者表现的是一颗颗跳动的心,表现出一组组无声的语言,但是一些“柔美”的动作让习惯“直线加方块”军事生活的战士最开始很不习惯。

  表演要求战士们双手持灯、抬头挺胸、表情自然,看似和站军姿一样的动作实质区别却很大。军姿要求紧张,可这组动作要突出轻松自然。负责的导演表示:“这对于专业的演员而言也许是小儿科,但是战士们没有表演功底,不太会听音乐节拍,从士兵的角色转变成舞者,颇费工夫。”

  后来,部队政委周勇走过军容镜时冒出来个想法:训练时让表演牌面彼此相对,让战士们相互当镜子纠正动作。这个办法效果明显,战士们成了彼此最严格的教练,为战友仔细雕琢纠正不到位的动作,最终在开幕式上,他们在舒缓的乐曲中从战士成为花窗舞者。

  花窗舞者,一个个花窗的造型,需要在超过2000个点位上变换位置,每个人光定点的位置变换就有100多次,加上在不同点位展现动作要做到精确无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每一个简单的动作,他们要训练几百遍甚至上千遍。台上的几分钟表演,台下要持续不断地训练50个日夜。战士们这段时间流传最广的话是“5+2”,在亚残运会排练的“非常时期”,战士们经常训练时间是凌晨——横跨白天和晚上,平均每天训练跑动距离20多公里,为了保证营养要吃7顿饭——白天5顿晚上两次加餐。

  最初导演团队论证认为,要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始终要保持在1米。在训练中,战士们专门用1米的尺子画出许多线条,训练时反复看,经过上千次重复跑动而最终形成分毫不差的距离感。

  由于亚残运会排练时间紧张,节目的合练往往只能临时确定。“凌晨两点出发到奥体中心训练。”连长中午通知第二天排练时间。像这样不规则的生活一直延续在战士们的排练中。

  花窗舞者,是在律动的节奏中奔跑,他们手中的鲜花也随着乐声律动,战士林炎坤说:“我体会的花窗舞者,是能用无声的语言让残疾人朋友感受家庭的温暖。”其实,花窗在他们的演绎下成为一扇心灵之窗,连接着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心。

  ■视障儿童何宇轩(左二)深情地将脸颊贴在国旗上

  ■文艺表演《美丽的世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