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16, 2010

内部人士透露管理机制尚在调整中

  “网络问政是一种尝试和探索,有人称之为扁平化的沟通机制,因为它的中转环节减少了。这种直接的方式,会对未来的问政方式影响很大。当然这也让网络民意的搜集人员有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当然这也是必要的。”马怀德说。

  北京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向《法制日报》记者列举了网络问政的几个优势:互联网的技术拉近了距离,使得问政的效率更高;这种信息获取也改善了传统政府治理过程中信息失真、截留的现象;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参与的层面更大更开阔等。

  但是,王锡锌同样指出,要让网络问政变得名副其实,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作为一种信息的获取,目前的网络问政仅仅还只是强调‘问’。‘问政’表现为单向的信息收集的渠道,在程序上也依赖于政府对‘问’的启动。”王锡锌说。

  王锡锌认为,这种问政的行动实践,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由单向的问,到双向的有问有答,这是网络问政在中国的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现实挑战。一些地方做得相对较好,但仍有一些地方政府,虽然都设有留言室、市长信箱等,民众一开始参与的热情也很高,但往往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提了问也没有下文,或者有下文但都是一些官样文章。”王锡锌说。

  对此,王锡锌提倡从制度方面规制网络问政。他认为,从短期来看,对网络民意表达的“制度性回应”是一个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应当加强对民意的吸纳、回馈、说理制度。

  “缺乏这些制度和机制,问政就会成为长官意志的点缀,爱听的听,不爱听的可以听而不闻,网络的参与和表达,都将陷入浅表化、符号化。”王锡锌说,因此,必须在程序上明确要求:对网络参与的意见、主张和偏好,都必须公开;政府应当对这些不同意见进行分析整理,并作出回馈,阐述相应理由。在这个意义上,问政就变成了双向的政策交流和互动。

  “从长远看,网络问政的有效推进,关键依赖于所有参与者真诚沟通的心理和行动。网络问政的参与者(包括政府和民众)表达要超越情绪化,在网络上形成理性的争辩和讨论。”王锡锌说,“网络参与有时类似于‘化妆舞会’,从参与角度而言,参与者身份明确化是有益的。但网络参与者不愿‘实名’表达,可能存在一系列对参与权法律保障的不信任。因此,需要强化对这方面的法律保障。”

  对此,马怀德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对于网络问政这项工作来讲,最重要的是制度的建设。比如怎样才能够避免那些不真实的信息,那网络实名制就有必要和它结合起来。”马怀德说,有些具体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比如,从程序上来讲,怎么保障这些信息原汁原味地传达到最高领导人的手上。此外,要及时对发布的意见进行回复或相应的反馈,以及进度的提醒,而不是让人觉得石沉大海。最后一点,我觉得可以预先对意见进行分类,比如食品安全、腐败、公共卫生,各种问题如果有一个比较详细的分类设置,会使这种方式更加便捷,这在技术上是很容易实现的。

  “直通中南海”留言反馈机制引热议

  内部人士透露管理机制尚在调整中

  法制日报记者 任 雪

  法制日报实习生 焦小超

  自9月8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正式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以来,“直通中南海”成为网络的焦点话题。有评论称,开通这个栏目,信息传递的扁平化使中央信息来源更加广泛、更直接,将使某些官员想欺上瞒下的行为变得困难,此举还势必推动地方一些官员着手与网民建立直接的沟通渠道。

  网民积极建言

  是否需反馈承诺存争议

  在“直通中南海”的留言板中,网民的各种声音可谓每时每刻都在更新。   有网友评价道:“公众心声也可以直达中南海,这种变化不仅是因为信息技术进步,更在于决策层有意拓宽沟通渠道。可以预见,今后公众与决策层的互动渠道将会更多,互动更为紧密,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指出,回馈的过程很重要,“现在这个留言板刚刚开通,应该建立一个依靠网络的反馈机制”。

  马怀德同样表示,要求对每条留言都反馈是不现实的,可以分门别类的加以回馈。

  而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李建刚则表示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这样一个网络平台没有必要提供一个非常具体的反馈承诺,“毕竟这是一个直接面向中央领导留言的版块,它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很大的,主要功能应该是信息的收集,是自下而上反馈信息的通道”。

  对此,河南网友“晓风”对记者表示,“直通中南海”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绝大多数民意诉求还是要转交给地方政府和具体职能部门来解决。“我们在注重网民与中央决策层互动的同时,要同样注重地方政府、地方官员与公众的互动、反馈”。

  理性对待留言

  系统管理应在摸索中完善

  对于这样一个留言板,自然也有相应的管理规则。

  《法制日报》记者留意到,目前若要在留言板上留言,需要先注册,注册成功后方可发留言。而对于留言,需通过内容审核,审核时间为“工作时段内您的留言将在发布后30分钟内审核完毕。其它时段留言将延至工作时段进行审核。(留言板管理员工作时间为周一至周日8:00--17:00)”,另外,如果留言中有可能含有留言板禁止的内容将不会显示。

  “在‘直通中南海’留言板上留言可能会更及时有效,但是他并不代表在这个留言板留言就可以直接呈现在领导面前,它还需要经过一些程序和流程。”李建刚说。

  马怀德认为,如何让这些信息能够原汁原味地呈现给高层很重要。“留言板上的留言数量很多,这些留言不可能让领导自己一条一条地去看。这就需要信息管理人员进行收集、分类、筛选和提炼。”

  此外,马怀德认为,需要保证信息管理人员有效地收集、筛选和提炼信息,并且让他们能够准确地判断信息的真伪、重要程度。同时他建议建立一个留言复核小组,有利于最大化的减少留言管理上的随意性。

  对此,李建刚表示赞同,但同时提出,网络留言的虚假诽谤等成分是很难完全消除的。有些不良留言很隐蔽,网站工作人员也是不可能一开始就对留言做出判断,他们还要在后台进行辅助性地确认。

  9月15日,当《法制日报》记者再次打开这个留言板时,发现客服对话窗口已被撤销。此前记者通过客服人员了解到,目前“直通中南海”留言板的管理审核也是在摸索之中,随时调整。

  李建刚说,由于这个版块是刚刚推出的,它在内容上还不是很明确,在摸索中需要不断调整,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么大一个国家又处在转型期,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正确对待,因此还需要网民理性看待,不能对这样一个进步的举动在发展初期就过于苛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