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8, 2010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考队打响"长期冰站"考察攻坚战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考队打响"长期冰站"考察攻坚战

      8月7日,考察队员乘坐“海豚”直升机到达“长期冰站”的站址。当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北纬86度55分、西经178度53分的北冰洋,寻找到一块大面积、相对固定的平整海冰,将在此建立“长期冰站”开展为期15天左右的综合考察。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新华社“雪龙”号8月8日电(记者 张建松)在北纬86度55分、西经178度53分的北冰洋一块相对固定的大面积海冰上,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建立了“长期冰站”,并于8日正式打响了冰站综合考察的攻坚战。

      在15天考察期间,科考队员将全面观测北极海冰融化过程中的大气、海冰和海洋参数,为研究北极海冰快速变化及其机理获取科学数据。同时,他们将开展与冰下生态过程动态变化有关的化学、生物等考察,了解北极浮冰中冰栖生物的分布及其对海冰融化的响应,探讨融冰期间北极冰站与邻近水域冰藻叶绿素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分布特点等。

      “长期冰站”科考队员分为冰雪大气组、海冰结构组和海冰融化组等8个小组,以保证数据质量与仪器安全,在冰面上实行分区作业。

      随着“长期冰站”综合考察拉开帷幕,考察队“防熊”工作也进入“一级战备”。按照事先制定的详细预案,冰上作业固定瞭望警戒组、冰上防熊巡逻组、紧急情况处置组和总协调值班组已全部到位,随时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为保证每一位考察队员的生命安全,考察队实行了严格的“下冰”制度,每一名到冰上作业的队员,均需提前一天提交作业申请表,经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审批后方可登冰作业。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考队在“浮冰世界”艰难考察

      新华社“雪龙”号7月27日电(记者 张建松)作为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北冰洋堪称“浮冰世界”。湛蓝的大海上漂浮着洁白的冰块,蓝白间杂,美不胜收,但给科考队员的海洋调查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和安全隐患。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考队打响"长期冰站"考察攻坚战

      考察队员在浮冰区回收用于调查海底沉积物的箱式采泥器(7月25日摄)。自从7月25日驶入北纬72度、西经164度附近的北冰洋海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的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深受浮冰困扰。大量随波逐流的浮冰将“雪龙”号团团围住,密密麻麻,一望无际。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自从7月25日驶入北纬72度、西经164度附近的北冰洋海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的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就深受浮冰困扰。大量随波逐流的浮冰将“雪龙”号团团围住,密密麻麻,一望无际。

      在浮冰密集的海域,考察队员在进行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调查采样时,放到海里的仪器钢缆一旦被浮冰挂上或缠住,极易导致钢缆断裂、仪器损坏,甚至人员受伤,十分危险。不仅如此,在密集的浮冰阻挡下,“雪龙”号只能以七八节的航速“吭哧、吭哧”艰难航行,大大耽误了奔赴下一个海洋考察站位的时间。 >>>详细阅读

  “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穿越北极圈开始考察北冰洋

      新华社“雪龙”号7月20日电(记者 张建松)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20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穿越北纬66度33分的北极圈,开始进行北冰洋科学考察。

      为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考察队员们在“雪龙”号上举行了“问候祖国、祝福世博”的庆祝活动,向祖国人民问好,为上海世博会遥送一份来自北极的祝福。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吴军说,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对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两者都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详细阅读

  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白令海初战告捷

      新华社“雪龙”号7月21日电(记者 张建松)经过19天的风雨兼程、昼夜奋战,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白令海的海洋综合调查圆满结束,初战告捷。

      白令海是北冰洋的“门户”,欲想研究北冰洋,必先探秘白令海。在我国前三次北极科学考察中,白令海都是重点调查海域之一。第四次北极科考队7月10日抵达白令海作业区以后,在白令海盆、北白令海和白令海峡区域,共进行了47个站位的水文、化学、地质、大气等相关要素的多学科综合观测和采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