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8, 2010

海南“三宝”聚世博 传承人大秀绝技

  中新社上海8月8日电题: 海南“三宝”聚世博传承人大秀绝技

  中新社记者陈婷婷

  “我要在这里展示我们特有的织锦技艺,让更多人看到。”8日,身着黎族特色服饰的海南黎族织锦传承人王秀丽,一早就赶到上海世博园,现场为参观者展示黎锦编织绝活。

  当天,上海世博会海南活动周精彩启幕。被各路收藏家誉为“海南三宝”的黄花梨、海瓷、黎族织锦,汇聚世博园,现场展现海南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棉纺织史上的光辉杰作,至今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在黎族妇女中世代相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世博园区的宝钢大舞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区,王秀丽和另外三名传承人一起席地而坐,双脚夹住扎线架,用最正宗的传统方式现场展演这一黎族历史上的“活化石”。在黎族艺人们娴熟的编织手法下,扎线架中慢慢呈现出了色彩艳丽、质感细腻的黎锦,让参观者赞叹不已。

  王秀丽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来上海,与前一次相比,这次具有特殊意义,“这次要向世界展示海南特色”。

  同样具有海南特色的,还有号称“国宝”、“木中黄金”的海南黄花梨木,其木材质坚硬,纹理奇丽,结构细密,极耐腐蚀。制作海南黄花梨木家具的手工技艺,本身所代表的是传承了上千年的乡土文化。近百年来,明清家具特别是海南黄花梨家具已成为中国家居文化的品牌形象。

  笔筒、串珠、家具、雕塑等黄花梨工艺品,成为传习区现场绝对的“高光点”,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世博会工作人员黄先生趁着短暂的休息时间,特地前来购买了一串黄花梨串珠。他说,自己一直爱好收藏,早听说海南周会有正宗黄花梨,所以一到休息时间就直奔这里。

  在现场演示黄花梨雕刻艺术的黄花梨雕刻艺术家应天保对记者说,他正在雕刻的黄花梨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材料珍贵,每一刀都需要精雕细琢,一个大笔筒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

  如果用稀有和珍贵来形容黎锦和黄花梨的话,那么“海南三宝”中的海瓷,则可以用“传奇”来形容。

  海南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早在汉代,就开始了以丝绸为主的海外贸易;至唐宋时期,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陶瓷贸易更为频繁,有“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盛况,但各时代的商船中触礁者很多,使得其装载的陶瓷随沉船藏于深海中,由此形成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海瓷”。

  因此,“海南三宝”的世博园聚会,海瓷自然不会缺席。在海南活动周期间,海南省专门在馆内设置了海瓷展区,为参观者展现“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以后的唐、五代、宋、元、明、清六朝对外贸易史,陶瓷外销史以及造船史的辉煌遗存。

  当然,“南海明珠”海南岛千年积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单只有 “三宝”,海南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椰雕技艺、五指山苗族发绣艺术等多项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齐聚世博园,呈现了海南特有的民俗文化。(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